移至主要內容區
:::

古人展書讀

南齊王蕭鈞「巾箱五經」之後,聚書四十年,得書八萬卷的南朝梁孝元帝蕭繹即曾仿其作法,抄寫袖珍小本。蕭繹撰《金樓子‧聚書篇》提到:「又使孔昂寫得《前漢》、《後漢》、《史記》、《三國志》、《晉陽秋》、《莊子》、《老子》、《肘後方》、《離騷》等,合六百三十四卷,悉在一巾箱中,書極精細」。此項記載顯示,蕭繹所集卷帙浩繁,俱以細書手抄,且範圍及數量皆已超越蕭鈞所作,自文人伏案研讀的儒家經典擴增至各種類型的書籍。

巾箱本開始蓬勃發展,繼而大量傳播,約莫為北宋、南宋之際。時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應用,已使書籍的出版流通愈益快速。另一方面,民間書坊商家為迎合市場需求及追求商業利益,更不斷出版經、史、子類文人仕進用書,以及科舉考題大全、時文、字書、韻書、文人詩文集等。書坊刊刻名為「小本」、「小冊」或「小書板」的巾箱本,雖無固定尺寸,然明顯較一般開本更為袖珍。此類小本以其方便攜帶,便於流通及成本低廉等特性,在出版市場上廣受歡迎,也影響了元、明、清三代木刻本的刷印。清末,石版及鉛版印刷術傳入,書肆曾出現大量石印或鉛印小冊,成為文人選購書籍的另一種選擇。

  • 十七史詳節

    明正德十五年(1520)建陽劉氏慎獨齋刊本

  • 周禮

    清光緒間(1875-1908)宜都楊氏影鈔宋刊巾箱本

  • 識字教授書

    清宣統元年(1909)鉛印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