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展出時間2017年3月31日至2018年8月20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303
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展出時間2017年3月31日至2018年8月20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303
:::

特展活動



蒙古文化
蒙古包─蒙古文化的縮影



(*蒙古包與相關陳設自106年6月22日起至106年12月20日止,於本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正館三樓300展間展出)

蒙古包

一、名稱


(一) 包(博)為滿洲語音譯,家、房子之意。
(二) 蒙古語相關名稱:
1.ger:氈包、房、舍、屋、家,音譯格爾。
2.ordo:官帳、宮殿、府、官邸,音譯斡耳朵、斡爾朵。

蒙古包1  蒙古包2 


二、構造與特色


(一)構造
1.天窗:「陶瑙」。透光、通風。上覆蓋氈,可開可閉。
2.頂杆:「烏尼」,上覆頂氈。
3.墜繩:栓在天窗正中用來固定蒙古包的拉繩。如果刮起大風,就可拉繩固定在地上栓牢。
4.牆:由數片具伸縮性的「哈那」圈接而成(史載,有多至十二哈那的大帳),牆外圍以毛氈(圍氈),冬天有多至三層的,下緣再用土培實。夏季僅圍一層,下緣可捲起通風。冬暖夏涼。
5.門:有單扇、雙扇(大型蒙古包使用)兩種樣式,通常設有窗口,框與哈那齊高。
6.火爐具有多種用途。
7.包內地面有鋪氈。
8.傢俱有固定擺放位置,入門左邊(西方)男性用品,右邊餐具廚具。
9.包體有大有小,每戶人家,不一定只搭一個包。
10.史載有在車上載行的樣式,也有平時安置地上,戰時架在大車上的。成吉思汗的大帳,使用二十二頭牛或馬牽拉移動。
*近世出現固定式的蒙古包,在半農半牧區也有蒙古包式的圓形土房。
(二)特色
1.牧民的流動家屋 ─ 搭拆方便,適於搬遷。
2.門朝南方或東南方,傳統認為「日出方向(南方)為吉」,實際可以防止朔風吹進包內。
3.圓型對風的阻力小,圓頂不易積水、積雪。
4.外觀通常為白色(美觀之外,有利於守望相助),傢俱多紅、黃色(暖色)。
5.審美觀:蒙古包充分反映了蒙古民族的審美文化。蒙古包外部白色,整體為圓形,陶瑙與烏尼連接,呈放射狀,是蒙古族尚圓、尚日月的審美心理表現。

蒙古包4  蒙古包5  蒙古包6 

三、相關習俗(禁忌)


1.不可打守門狗。
2.客人不可手提馬鞭、棍子進帳幕。
3.進門不可踩門檻(只有有意挑畔、侮辱,才故意踩著人家的門檻進門)。
4.不但腳不踩門檻,手不抓門頭,連頂氈也不能隨便觸動。
5.墜繩是家戶生存、五畜繁衍的吉祥物,外來人不能用手去摸。
6.入帳後,順時針方向活動,以免碰撞。
7.禁止跨越食物、餐具。
8.主人座位居中,以其右方(西方,善神所居)為尊。
9.火爐是火神所在地方,是家族延續的象徵,須特予尊重。禁止把刀入火中、用刀撥火,或在火上切砍東西。也不准用火烤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