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展出時間2017年3月31日至2018年8月20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303
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展出時間2017年3月31日至2018年8月20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303
:::

珊瑚與松石的對話

珊瑚和綠松石深受蒙古與藏族的喜愛,常鑲嵌在金、銀器上,或搭配珍珠、蜜蠟,組成色彩鮮豔、碩大豪邁的飾物,每逢盛會佳期,則層層披掛,形成游牧文化獨特的美感。珊瑚來自地中海,松石來自伊朗,價值不菲,足以展現配戴者的身分與財力。珊瑚、水晶、硨磲等各色寶石,一方面是佛法殊勝的具象化表徵;另一方面,苯教自然崇拜的信仰中,稀有寶石往往具有護身符的功能。因此,寶石飾物兼具吉祥、幸運與社會地位的象徵,成為蒙藏人美麗的特色。






清 銀嵌珊瑚松石冠頂

  1. 十八世紀
  2. 西藏作品

西藏不分性別皆喜以寶石為飾,珊瑚、松石和蜜蠟是最常見的類別。西藏的珊瑚來自地中海,大多經由印度、喀什米爾等地進入,至於松石,西藏也有生產,惟色澤偏綠,並有褐色紋理,這件冠頂的松石顏色就較偏綠,可能是西藏本地礦石。冠頂的裝飾往往與身分等級有關。這件冠頂為銀質局部鍍金,最上方的寶石已失,在綠松石和蜜蠟之間,間隔著珊瑚珠。最下層綠松石呈花瓣形,外圍環繞一圈珊瑚珠,中間銀座托上一蜜蠟瓜稜式珠,上下又各以大小珊瑚珠襯托,銀胎為錘打成型,打造痕跡依稀可辨,鍍金的顏色淺而淡,下器底附一螺紋栓,原應固定在冠帽上,做工樸實,為西藏地方性工藝的作品。

清  銀嵌珊瑚松石冠頂

嵌松石珍珠帽

  1. 清 18世紀
  2. 西藏作品

西藏的貴族在清代統治時期被封為公爵、札薩和台吉,納入行政體系之中。貴族的冠飾和身分等級有關,也有地域性差別。節慶盛會時拉薩一帶貴族婦女依身份高低頭戴「珍珠巴珠」或「珊瑚巴珠」,「巴珠」為藏語,指「頭冠」,作三角形支架,包覆氆氌,外層滿飾珠石,地位更高者則在巴珠之上再加上珍珠帽。珍珠帽以木為胎,滿覆一層層圈疊串結的小珍珠和不時穿插點綴的綠松石,帽頂為金嵌綠松石圖形飾,帽內上朱漆,十分厚重華麗。除了戴珍珠冠飾,通常在兩耳前側垂掛著以髮辮穿繫的大型綠松石耳飾,胸前戴著「嘎烏」佛鍋,裝飾著成串的形珍珠串飾等,展現藏族尊貴氣派卻又不失優雅的美感。

嵌松石珍珠帽

嵌珊瑚珠石黑絨髮辮套

  1. 清 18世紀
  2. 蒙古作品

這件辮子套清宮稱其為「黑絨練垂套」,作長筒形,髮辮可置於其間,管內頭尾兩端內部以皮革加固撐起,外以珊瑚珠排列成環狀飾帶,感謝蒙古國立博物館研究人員協助辨識其應為土爾扈特部婦女使用的樣式,該部以黑色為吉祥象徵,故以黑絨製成。蒙古族的辮飾和帽式非常具有特色,最為人熟知的是喀爾喀部婦女頭上高高聳起兩隻彎曲如羊角造型的髮辮,辮子上裝飾著各式卡子,肩上的辮子也套著裝飾各色寶石的辮子套。目前辮子套的外層在修護的過程都加了一層保護用的疏薄絹(crepeline),這是一種極細的絲綢,常被使用於織品的保存與修復。感謝本院修護部門的費心處理,配合黑色絲絨特別選擇黑色的疏薄絹,縫製成套子,套覆於絲絨上,做為保護與支撐。

嵌珊瑚珠石黑絨髮辮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