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展出時間2017年3月31日至2018年8月20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303
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展出時間2017年3月31日至2018年8月20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303
:::

尊貴的飲食器用

游牧人因應自然環境條件下的抉擇,同時將自然資源發揮到極致,形成特有的游牧文化。他們依循前人的經驗,隨著季節變化,驅趕著馬、牛、羊等動物,規律的移動。動物是他們衣、食、交通所賴,植物的每一個部份都被善加利用,製成各式用品。居住的是易於拆搭的帳篷,隨身攜帶著飲食器用,無一長物。當其以木碗、刀叉等基本生活用品作為贈禮時,不僅反映其樸質簡實的價值觀;同時木碗等做工的講究,適足以說明其工藝技術的純熟。






金鑲樺皮鳳冠頂飾件

  1. 清 18-19世紀
  2. 清宮作品

樺樹是北方溫帶常見的樹種,自古以來樺樹皮就被游牧民族充分運用,製成各式用品、用以覆蓋屋舍甚至作為書寫用的紙張。元代貴族婦女頭上戴的罟罟冠也是利用樺樹皮柔靱輕薄的特性,外覆織品,蒙古國立博物館藏元代墓葬出土的稀有樺皮冠頂,配合本院藏元代后妃畫像,可想像樺皮使用的情形。展出的這件樺皮鳳內部以木支架支撐,外覆樺樹皮,再貼飾金箔,鳥冠、翼尾、鳳足與雲形底座作金構件,鳳身、鳳尾嵌飾大小珍珠,風格造型均和金纍絲鳳鳥相同,是清代宮廷后妃冠頂常見的裝飾,非常具有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金鑲樺皮鳳冠頂飾件

木碗附嵌綠松石鐵鋄金盒

  1. 清 乾隆丙午(51年)御題
  2. 西藏作品

木碗是最能反映蒙藏各族飲食習慣的用具,可用來喝茶、抓糣粑、存放食品等,輕便耐用,易於隨身攜帶,盛裝食物不燙手、不改味。木碗一般以樺木、杜鵑樹根或雜木根製成,最貴重的材料則是以寄生植物製作,尤其是寄生在蒿根部的一種瘤(藏語稱為「咱」)。自康熙年間每年初春藏地往往進貢木碗賀年,宮廷中常用以喝奶茶,稱為「奶子碗」,雍正年間仍沿襲此習,《活計檔》記載,噶倫貝子康濟鼐進札布札牙木碗;達賴喇嘛進札固里木碗大小五個。這件〈木碗附嵌綠松石鐵鋄金盒〉,材質細緻輕巧,絲狀紋理對比分明,用材珍貴,並以鐵鋄金嵌綠松石鏤空圓盒盛裝,為藏地貴族進獻宮廷的珍品。

木碗附嵌綠松石鐵鋄金盒

鎏金刀叉匙附皮盒、木盒

  1. 土爾扈特部渥巴錫進
  2. 清 乾隆甲午(36年)御題
  3. 俄羅斯作品

土爾扈特部是漠西蒙古的一支,十六世紀末逐漸西遷至伏爾加河下游流域一帶游牧,十八世紀後期因俄國沙皇的威脅,長途跋涉東返舊地,得到清朝的安撫與接納,進入伊犂河一帶安居。乾隆36年(1771)其首領可汗渥巴錫(1742-1775)等,至熱河避暑山莊見謁清高宗,並曾進獻哈薩克良馬、白鷹等。展出的是渥巴錫轉呈敬獻清高宗的叉匙匕首組,置於一皮匣內,匣蓋四週環繞幾何花卉紋飾,表現俄羅斯洛可可華麗流暢的風格,中央書蒙文二行,清朝宮廷又特製木盒盛裝,並於盒面題銘記錄,說明這組文物的特殊意義。

鎏金刀叉匙附皮盒、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