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帝王與道

早在秦皇與漢武時期,即可見帝王為求長生而與方士往來;道教於東漢末漸成形以來,歷朝帝王與道士密切往來者亦所在多有,如梁武帝與陶弘景、唐玄宗與司馬承禎、宋徽宗與林靈素、成吉思汗與丘處機等。蒙元帝王雖信仰藏傳佛教,曾下令焚毀《道藏》經版,但亦多次召請道士入京祈雨,如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正式冊封「天師」稱號,並召見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1244-1292),令其統轄江南道教。明成祖自認為真武轉世,因武當山據傳為真武駐地,故大力修建武當道觀;明帝中最醉心於道教者即明世宗,寵信道士邵元節與陶仲文,日夜於宮中設醮。清帝多親近佛教,僅雍正皇帝兼崇佛道,他不僅於宮中煉丹拜斗,親近正一派道士婁近垣(1689-1776),認為全真派南宗初祖張紫陽(987-1082)所闡義理與禪宗相通,因此將婁近垣的語錄與張紫陽的《悟真篇》編入其《御選語錄》中。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 上品妙經

    明朱絲欄仿元趙孟頫寫本

    此經簡稱《度人經》,被道門奉為「萬法之宗,群經之首」。由東晉末葛巢甫等道士所編集,屬靈寶系經典。在敦煌文獻中,《度人經》寫本即有十餘種,可見其流傳之廣。此經在唐宋時期已是考察道士的根據,金代規定三年一次的道士與女冠考試,其中亦有《度人經》科目。明《正統道藏》首篇收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六十一卷,卷一即為古《度人經》,餘六十卷則為神霄派在古《度人經》基礎上,於北宋政和年間(1111-1118)撰作而成。

    經文主要敍述太道君靈寶天尊,往昔於始青天中,由元始天尊向其傳授相關修道要旨。此經注本的數量為眾道經之最,透過對此經的敷演闡釋,逐漸形成道教本身獨特而完整的神仙譜及天界觀。

  • 玉樞經等十七種 度人經

    明宣德間刊本

    此十七部道典合刊為明宣德年間珍稀孤本,《度人經》為其中第五部經典。經文墨印於薄紙上,雖採經摺裝,但版式橫長縱短,異於一般佛經縱長橫短版式。明黃卷草綾面經衣,上有仿藏經紙題簽。

  • 御製金籙大齋章表

    明內府鈔本

    「金籙大齋」是道教中專為皇帝祈求「消災伏害、延祚降福」的齋事儀軌。本帙主要是向天帝、天尊、星主等祝禱祈請的「章」、「表」疏文底稿,「御製」是指此中內容為明世宗朱厚熜所作或奉其命所書,內容涉及祈嗣、延壽、為父母祝禱等層面。全冊以墨書端楷書寫於版式寬大,且包含蘗黃、杏黃、紅梅、淺灰、粉色、萱草等諸色之灑金厚箋紙上,置木函中。

  • 大嶽誌略 五卷

    (明)方升撰
    明嘉靖丙申(十五年, 1536)婺源方氏原刊本

    方升(1478-?),嘉靖二年(1523)第三甲第六十六名進士,授浙江永嘉縣知縣,時年四十六。曾任湖廣布政司右參議、武當山提調官,另著有《亦愚集》、《南隱録》。他於嘉靖十五年(1536)輯成《大嶽誌略》五卷,其中收繪太和山諸宮觀之詳細版畫,極具參考價值。

  • 老子道德經

    明泥金寫本

    此部經摺裝分兩冊,泥金楷書抄於磁青紙,卷首扉畫「老子騎牛圖」,卷末扉畫二天將,各冊頁天頭地腳均繪五爪雙龍逐日。內文未如《河上公章句》分上經三十七章與下經四十四章,乃上函三十二章、下函四十九章。跋文「大德三年四月望前一日吳興趙孟頫薰沐敬書」。大德三年(1299)趙孟頫確居吳興,然此寫本筆法與趙孟頫延祐三年(1316)所書墨本楷體《道德經》有異,其雙龍逐日繪飾與院藏明寫本佛經幾同,故應屬明寫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