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狷夫的書畫藝術實奠基於杭州。他十七歲入西泠書畫社,從遊於社長王仁治,專攻山水,同時亦透過畫冊廣泛涉獵當代名家與古人畫風,並自學畫梅與指畫。1935年赴南京任事,尤著迷石濤風格。至抗戰爆發,隨軍經鄂、湘、桂入蜀,沿途見奇山異水,遂體會「與其師人不如師造化」之理。在四川時師事近代花鳥畫名家陳之佛(1896-1962),深獲啟發。抗戰結束後赴上海,1949年來臺,再未踏上故土。
傅狷夫抵臺前後的作品,保留其畫風轉變的軌跡。他早年風格秀峭,造型構境頗見石濤(1642-1707)意韻,也曾抄寫「二石」(石谿、石濤)相關畫論。他曾於武漢展出多幅指畫,其風貌可於〈悵望歸鴻〉窺知。來臺後則嘗試單一視點創作,亦時有追憶大陸山川的作品,染法漸增,似為圖繪夢裡河山,亦隱然可窺探其日後風格之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