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設定: 最小字 一般字 最大字
:::

內府瑯玕-琺瑯

金屬器是工藝中的貴族,在金屬胎上塗覆琺瑯釉藥燒製而成的琺瑯器,在明清時期成為重要的工藝。掐絲琺瑯技術從西方傳入,元代開始製作,明代景泰年間達到高峰,因此又稱「景泰藍」。清代以畫琺瑯器的成就最為突出,康、雍、乾三朝傾力發展,康熙時宮廷造辦處得到歐洲工匠指導,成果堪與西方競美;而乾隆朝融合各種琺瑯技法並結合中國與西洋紋飾,是中西文化交流燦爛的新頁,亦是清朝國富民強的象徵。

明  萬曆  掐絲琺瑯雙龍盤

明 萬曆 掐絲琺瑯雙龍盤

菊瓣折沿平底圈足盤,銅胎鎏金,紋飾掐絲。淺綠色盤心滿飾五色祥雲,中央有紅、黃雙龍拱衛團壽字。斜壁與盤底以淺藍色掐絲雲紋為地,前者更飾八雜寶與八吉祥,底心則有綠地填紅「大明萬曆年造」(1573-1620)雙行楷書款。琺瑯釉層薄,色彩繽紛,是晚明掐絲琺瑯之重要標準器。


明 掐絲琺瑯鳧式爐

明 掐絲琺瑯鳧式爐

琺瑯器是將琺瑯釉藥塗覆在金屬胎燒製而成的工藝。掐絲琺瑯的發明最早,是先以銅絲框格,填施各色釉料,反覆燒製,再打磨、鍍金而成;元朝由西方將製作技術傳入中國,明代發揚光大,景泰年間達到創作高峰,因此又稱景泰藍。

香薰為昂首雁鴨造型,型制優美,應為明代、十六世紀前期文物。銅胎,爐蓋與器身在腹部套合,香煙經由鳧頸自口溢出。除了喙及足蹼之外,全身掐絲施填不同顏色的琺瑯釉及加彩表現羽毛。底座掐絲纏枝菊花紋。鎏金基座應為後代所加,底部中央陰刻「甲」字,是乾隆朝作文物評鑑的標記。動物造型的琺瑯器出現在明代中晚期,豐富了琺瑯器的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