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多元新貌

隨著大海時代來臨,東亞的台灣、日本與中國,西亞的回教世界,以及西歐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家,紛紛主動或被動地加入探索異域的行列,多方人群之間的互動,也讓彼此的藝術與文化開展大幅度的交流;或外交、或爭戰、或商貿、或掠奪、或往返、或移民,人群的匯聚混融著人文脈絡的傳播,造就一股追求掙脫舊枷鎖的氛圍,迎來了全球化世代的開端。

人們游移在原生文化與相異文明之間,權衡在商業利益與自我實現的兩端,藝術家與工匠們透過模仿、學習、轉譯,重新詮釋似是非懂的異國資源;在誤解與理解之中,形塑出東西並包的新知識,創造出形形色色的精彩作品。這些有形與無形的資產,展演出令人難忘的匯聚與交流的劇碼,同時也見證人類文明在這個時代中的多元新貌。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平川歸渡
    平川歸渡
    平川歸渡 扇面 |1368-1644
    • 明 李士達
    • 本幅高 17.5 公分 寬 52 公分
    • 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畫 003556

    摺扇是東亞文化的代表意象之一,最早於十、十一世紀由日本經高麗(今北韓)傳入中國時,僅為少數使節、文士所有之珍稀舶來品。十五、十六世紀以來,隨著中日勘合貿易的開展,摺扇大量傳入中國,刺激了中國本地的仿製以及書畫家的創作,使摺扇畫在中國蓬勃發展,見證了精彩的文化互動。

    自十六世紀中葉起,各種身分和派別的中國畫家都投入摺扇畫的創作。如展件所示,畫家們利用摺扇的弧形畫面和可隨身攜帶的特性,創發新的構圖、內容與觀看方式,使摺扇畫成為扇主表述身分、心志與審美觀的新媒介,並引起社會各階層的愛好與追求。

    李士達(活動於十六至十七世紀)〈平川歸渡〉也模仿了詩、書、畫結合的形式,但卻刻意取材於口語化的詩句,並以爭渡的喧鬧作為畫面焦點,反映摺扇已普遍流行,職業畫家迎合庶民消費者、表現生活趣味的創作態度。

    • 日本菊蒔繪扇形盒
    日本菊蒔繪扇形盒_預覽圖
    日本菊蒔繪扇形盒 |17-18 世紀
    • 高 6.2 公分 |寬 9.5 公分 |高 1.8 公分
    • 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漆 000443

    展出的兩件扇形盒,其中之一,盒面模仿摺扇扇面,除了清晰可辨的扇骨之外,亦製成波浪狀曲面﹔並裝飾山水亭閣景致。至於盒身,則分隔成上下兩層,分置兩件小玉器。第二件扇形盒,扇骨之外的扇面,保持平整,以高蒔繪技法繪製微凸器表的菊花和桔梗。盒內同樣貯藏一件玉器。兩件扇形盒均是清宮百什件箱匣中,另外存放小型物件的獨立置物盒。此類以舶來品漆盒收納古玩,又可對照文震亨《長物志》的說法,彷彿展現他所強調的一種經過選擇,表現在收納和展閱之間的高雅品味。

其次,以盒形角度來看,因和展品相似的同類產品,多數定年為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中葉左右。故可參考日本蒔繪漆器於十六世紀末之後,始見大量外銷歐亞的發展背景,將本院的扇形盒置於同一脈絡下來理解。亦即,日本蒔繪漆器可能在更早的階段已傳入中土,但是這兩件扇形盒進入清宮的契機,或如同學者研究指出般,可參考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蘇州織造李煦(1655-1729)上呈皇帝的物件及登載於奏摺中的清單來掌握相關的線索。尤其是對照法國凡爾賽宮和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兩地收藏品,從該些物件的器底,至今依然黏貼著墨書「李煦」兩字的紙條,以及其中亦存在與本院扇形盒相似的物件,而可回頭梳理其間的關聯性。

再者,以取材源頭的折扇來看物件背後蘊含的文化交流意象,首先透過學者研究,目前幾乎已經可以認定早於十至十一世紀時,日本摺扇已經經由韓國高麗王朝,傳播至中國。在流傳軌跡未曾出現截點下,相對於十六世紀蘇州文人通過折扇描繪林泉高士,表達個人追求隱居山林的心志,隨著多元交流管道的日益普及,同時也因應《名公扇譜》至遲於 1621 年又從中國傳回日本,再掀一波浪潮。影響所及,扇面圖繪和扇形器再度成為時尚的焦點。

    • 青花新月形軍持
    青花新月形軍持_預覽圖
    青花新月形軍持 |16 世紀
    • 高 20.5 公分 |寬 10 公分 |高 15 公分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南購瓷 000105

    這件水器造形像一彎新月。在伊斯蘭教義中,新月象徵新生的力量。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下,不僅有新航線的開拓,也帶來更多可資參考的新元素。再就裝飾紋樣而言,因近似利納號沈船遺跡的出水物件,因此可以參考沈船定年,將之視為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的產物。另一方面,對照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十七世紀金屬器,亦可反過來說明新月器形或仿自金屬器。除了新月器形之外,類似的上弦月後來也和花草樹木組成另一款月影圖案。以此次展品為例,無論是可視為十五世紀中葉的無款作例,或帶有「大明嘉靖年製」款的瓷碗均是其中的例證。特別是埃及福斯塔特遺址亦出土帶有新月紋的標本,從該遺跡位於十五-十六世紀以來中國與西亞往來的過道上,彷彿可以從匯聚其間的瓷器,觀察出某種專為伊斯蘭市場生產的特色紋樣。

    • 五彩網眼魚藻紋盤
    五彩網眼魚藻紋盤_預覽圖
    五彩網眼魚藻紋盤 |1621-1627
    • 明天啟
    • 景德鎮窯 天啟赤繪
    • 高 3.7 公分 |口徑 16.4 公分
    •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02334 堀尾幹雄先生捐贈

    主要製造於天啟年間的古染付當中,部份以五彩裝飾者在日本稱為「南京赤繪」或「天啟赤繪」,大受歡迎。學者長期以來不知古染付是由景德鎮何處的窯所製造,直到近年來在景德鎮多處發現類似日本流傳至今的古染付,方才逐漸了解製造情況。

    本展品所見之處畫滿了青花網眼,盤子中間有一條同樣是以藍色顏料繪製而成的青花小魚,四周則是三條以赤繪為主的彩繪魚兒,與赤繪、綠彩所構成的三條水草交錯排列。畫工巧妙捕捉「網與魚」的對比意象,留給觀者究竟魚兒是在網中抑或逃出網子的想像空間。盤底也有網眼紋,圈足扁平內凹,圈足四周形成環狀露胎。

    古染付與天啟赤繪的圖案成為日本十七世紀最早的瓷器—有田瓷器的範本,同時強烈影響後世的瓷器。網眼紋樣直到今日依舊是日本常見的餐具圖案,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由此可知古染付深受日本人喜愛,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