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從大、中、小型多寶格,可看出開架陳列的方式,滿足藏家要分享又要妥善收貯的心情,是對於「藏」的重新詮釋。復原原本開架陳列的樣貌,透過空間設計與材質運用,看古代空間設計師是如何將銅、瓷、玉、珍各種古玩做最妥善的收藏外,兼具展示同時也能搭配空間,是收藏更是裝飾的多寶格。
清 乾隆 中型多寶格
以紫檀木製作櫃體,三面以書畫作裝飾,同時每個格子內貼上錦布,對外以玻璃木框加卡榫固定。據檔案記載,格子兩旁有圓、方字畫及橫披畫一張,且與內部陳設物對照,應是乾隆十一年二月完成「紫檀木鑲字畫小格」。可看到乾隆時期運用玻璃在陳設格子,很多陳設用的大格子都運用玻璃,讓文物有較佳的保護。
據檔案紀錄,此件紫檀木格放在潄芳齋的靜憩軒,且上面原有一件鑲銅口的貓食盆,正是院藏鑲銅口的〈汝窯青瓷水仙盆〉,其底座刻有「靜憩軒御賞」。足見此類展示的格子中,多是精品。
清 乾隆 紫檀木鑲竹絲轉盤格子
此格為乾隆三十一年(1766)《活計檔》所記〈紫檀木鑲竹絲轉盤格子〉,當時就有要求配合木座及手卷冊頁。外觀由竹絲上拼貼番蓮紋而成,合起來時是圓柱型,打開時則將圓柱分成四等份,並貼有竹黃裝飾,或成列展示,或可成為一四方柱。工匠巧妙利用四分之一圓柱空間,交錯成精彩有趣的小格。小格中所有玉器都配有合適木座。自右而左,可看到一、三小格採用傳統木雕裝飾,搭配竹黃屜櫃的概念,將玉器及書畫融於其中,而二、四小格則採用西洋鏇床製作出各種裝飾支柱,再以圓形轉盤方式,配有畫西洋樓閣的圓弧玻璃畫,讓擺放的玉器能以旋轉方式呈現,故稱為「轉盤格子」。配合格子大小,搭配適合的玉器,同時結合各種精湛手藝,善於安排空間,因而形成紫檀及竹黃高低錯落的小格,呈現乾隆時期工匠的巧思,也成為宮廷陳設古玩的最佳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