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精繪形模

銅器的分類和記錄

  銅器的製作與使用,盛行於商朝和周朝。銅器的收集、編書與研究,始於宋代。記錄銅器的方式包括丈量尺寸、摹寫或傳拓銘文、描繪圖像。認識銅器的第一步,在於器物專有名稱和形體樣貌的連結,宋代的編書方式,即是按器形的分類作為卷次安排,以達到圖鑑的效果。到了乾隆皇帝的《西清古鑑》(1755)時,由名稱來看,書中的銅器已達七十個類別,同時成為其他材質模仿的古器象徵。此單元以累積至今日的認識成果,重新將乾隆時期的宮廷銅器收藏,依相同形制排列,可見個別器物隨著時代、區域有著風格演變。

銅器的名字

  每一類銅器皆有其專屬名稱,隨著對於器類認識的改變,名字也會變動。以銅簋為例,從宋代到清乾隆時期,被命名為「敦」或「彝」。至嘉慶年間,金石學家將銅簋銘文中的自名「 」(𣪕),改釋為文獻中的「簋」,並區分「彝」為共名,才明確此類銅器的定名。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西周早期 龍紋方座簋
    西周早期 龍紋方座簋

    西周早期 龍紋方座簋

    • 著錄於《寧壽鑑古》卷11頁21〈周夔紋敦一〉
    • 西周晚期 師寏父簋
    西周晚期 師寏父簋

    西周晚期 師寏父簋

    • 著錄於《西清續鑑‧乙編》卷12頁29〈周師寏敦〉
功能與形制

  匜取代盉作為注水器,和盛水器盤搭配使用,約出現於西周晚期。〈鳧叔匜〉以獸身作蓋的形式,可能源自於觥形器。兩類器的形制相承轉化,也說明宋至清的銅器圖錄中,觥、匜不分的情形其來有自。

    • 商代晚期 宁戈父丁盉
    商代晚期 宁戈父丁盉

    商代晚期 宁戈父丁盉

    • 著錄於《寧壽鑑古》卷12頁41〈周父丁盉〉
    • 西周晚期 鳧叔匜
    西周晚期 鳧叔匜

    西周晚期 鳧叔匜

    • 著錄於《西清續鑑‧乙編》卷14頁41〈周唯叔匜〉
線描圖繪

  器身嵌以紅銅裝飾,自口沿至腹底計有七層圖案,分別以對頂三角紋為界,布列成格狀。紋飾由上至下為鳳鳥紋兩層、獨角神獸紋四層,最下層為寫實鹿紋。

    • 戰國 嵌紅銅鳥獸紋壺
    戰國 嵌紅銅鳥獸紋壺

    戰國 嵌紅銅鳥獸紋壺

    • 著錄於《西清古鑑》卷21頁13〈漢螭鹿壺二〉
    • 《西清古鑑》卷21頁13〈漢螭鹿壺二〉線繪圖
    《西清古鑑》卷21頁13〈漢螭鹿壺二〉線繪圖

    《西清古鑑》卷21頁13〈漢螭鹿壺二〉線繪圖

以銅為範

  將銅器作為模仿的對象,是乾隆皇帝提倡,避免流於俗套的因應之道。仿製的銅器類型,以鼎、尊、壺為主;媒材包括玉器、竹雕器、掐絲琺瑯器等。

    • 商代晚期 獸面紋貫耳壺
    商代晚期 獸面紋貫耳壺

    商代晚期 獸面紋貫耳壺

    • 著錄於《西清續鑑‧乙編》卷5頁34〈周饕餮尊四〉
    • 清 竹雕獸面紋貫耳壺
    清 竹雕獸面紋貫耳壺

    清 竹雕獸面紋貫耳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