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遊目騁懷之快

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引自王羲之〈蘭亭序〉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自敘‧心境
  • 自敘‧心境第50屆美國休士頓獨立製片與國際影片影展 金獎

      「自敘.心境」為全球首創的書法沉浸式虛擬實境裝置,內容取材自故宮典藏唐代書法名家懷素的狂草名作〈自敘帖〉,作品中以自然萬物來比擬懷素書法風格,如作品名句「奔蛇走虺勢入座」就是形容書跡有如蛇般游移自如,奔放流暢。

      虛擬實境中書法字倏忽間如同曲折盤繞的龍、蛇,瞬間又轉變為疾風勁雨,而舞者凌波漫舞於飄渺水雲間,以舞蹈詮釋懷素書法的速度及勁力,您亦可拿起眼前的虛擬毛筆,親手題寫書法,深度體驗懷素狂草藝術之精髓。

  • 文物取材:

    〈自敘帖〉

    • 唐 懷素
    • 卷 28.3 x 755cm

      僧懷素(活動於8世紀後半),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長沙(一說零陵)人。以草書聞名於鄉里,後北上長安,當代名流紛紛贈詩贊美,大曆丁巳(777)摘錄諸家贈詩及顏真卿序,書成本卷。卷中有的詩句以自然物象和誇飾的辭語,形容懷素草書之美;有的則推崇他繼承張旭的顛狂,追求狂縱奇異之態。全卷用細筆勁毫,筆勢連綿,奇蹤變化,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 神遊幻境
  • 神遊幻境

      「神遊幻境」取材自故宮典藏宋末元初畫家趙孟頫的〈鵲華秋色〉,透過VR沉浸式體驗,引領您從實境走入虛擬幻境,遨遊趙孟頫所描繪的濟南秋景,近觀畫家勾勒沙渚、古黃河與松樹的運筆線條,描繪沙洲和樹葉深淺不一的青色,以及對比河面淺水暖色系帶來的互補視感,更進一步體會趙孟頫為好友周密畫下這幅作品的深厚情誼。

  • 文物取材:

    〈鵲華秋色〉

    • 元 趙孟頫
    • 卷 28.4 x 93.2cm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南宋宗室,後北上大都任官。此畫是元貞元年(1295)他自濟南解職南返後,為友人周密(1232-1298)描繪其祖籍地貌景色之作。畫卷構圖簡潔,在一廣闊水澤坡岸間,右為尖聳的華不注山,左側是渾圓鵲山。畫中坡岸林木,經趙孟頫的筆墨與設色後更具生趣,成一秀麗可人的自然佳景。

  • 文人翰墨

      本展件以無接縫融接技術將投影機組成仿書畫手卷之長形螢幕光牆,讓觀眾體驗古代長卷獨特之意境與觀賞方式。

  • 寒食帖─古畫動漫書法篇
  • 寒食帖─古畫動漫書法篇

      〈寒食帖〉為元豐二年(1079)蘇軾謫居黃州,於第三年四月的寒食日,有感於季節更替、生活困乏以及仕途挫折,乃作寒食詩二首,並於其後書寫成本卷,後人譽為蘇軾存世最好的書蹟,卷後並有黃庭堅題跋,雙美並具。

      本片採用新穎高規格動畫技術,呈現蘇軾詩中波瀾起伏的情緒,以及筆下縱橫流轉的墨跡,演繹出字體間的攲側錯落、跌宕生姿,呈現變化豐富的筆墨節奏。

  • 文物取材:

    〈書黃州寒食詩〉寒食帖

    • 宋 蘇軾 (1036-1101)
    • 卷 34.2 x 199.5cm

      蘇軾(1036-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曾被控以文字訕謗君上,被貶黃州。東坡一生,宦海浮沈,命運偃蹇,於文學藝術卻有不朽之地。〈書黃州寒食詩〉作於元豐5年(1082),書當在此後。詩是東坡自己明顯有悲奮感情的文詞,字裡行間也就隨著文詞不同的情緒波動,有所節奏變化。就行草書言,字形可大可小,較有自由變化,蘇東坡自謂字體「短長肥脊各有態」,在這卷書法裡字體的大小組合,揖讓進退,乃至於如「年、中、葦、紙」諸字,最後一筆直下成一長豎,在布白與行氣以至於整篇的章法形成一特殊行間布白。蘇書為宋代「尚意」書風的代表人物之一。黃庭堅(1045-1105)於1100年陰曆9月前為此卷作跋,黃庭堅作跋,字形體之大,超過東坡本文寒食詩,雖自謙無佛處稱尊,然實百代爭勝,雙美並具。

  • 花氣薰人帖─古畫動漫書法篇
  • 花氣薰人帖─古畫動漫書法篇

      宋代文人偏愛雅事,文人間交遊,常以詩文唱和、花卉互贈作為情感、精神交流之媒介,院藏〈花氣薰人帖〉便是黃庭堅(1045-1105)因友人贈花索詩所回贈之作品。

      本片運用實拍及多媒體藝術呈現手法,演繹書作之內涵與文人贈花意象,引領觀眾由墨蹟感受書法家的創作心境及氛圍。

  • 文物取材:

    〈七言詩〉花氣薰人帖

    • 宋 黃庭堅 (1045-1105)
    • 冊 30.7 x 43.2cm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為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元祐2年(1087),黃庭堅寄揚州友人王鞏二詩,前首提及:「王晉卿(詵)數送詩來索和,老嬾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

      後首則是〈花氣薰人帖〉原文,詩中以典故隱喻著自己難於為王詵作詩的窘況。之後,黃庭堅重新書寫了後首詩(約1100年),便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的名作〈花氣薰人帖〉。

      此幅隨手寫來,用筆蒼勁,墨色由濃潤而枯澀,雖是草書結體,但有行書筆意,字字獨立,筆畫起止顯得緩和沉著,雖僅有五行,大小疏密,縱橫參錯,墨色濃枯,變化多端,為精謹的佳作。

      釋文: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 山水印石
  • 山水印石

      本展件取材自清畫院〈畫十二月令圖〉,運用畫中之人物、樹石、屋宇等素材,以擴增實境技術,讓觀眾如同古人作畫構圖般,挪移科技印石,建造出屬於自己的山水世界,並在互動創作後,體會清高宗乾隆對於畫作品鑑及蓋印之嗜好。

  • 文物取材:

    〈畫十二月月令圖〉

    • 軸 318x127.4 cm

      這是一套十二幅描寫歲時,也就是一年自農曆正月到十二月間,民間各種節令與習俗的風俗畫,畫家沒有落款,也沒有寫上年份,但根據學者研究,可能是清朝乾隆初年,由不同宮廷畫家合作完成。畫面場景豐富,物象描寫細膩,每幅都以西洋透視法繪製庭園景致,構築出有如真實的畫境。這些庭園建築從畫面右下角或左下角,延伸至遠方,三兩成組的人群,穿插其間,從事著各種歲時活動。

      這十二幅畫軸曾經在乾隆皇帝的宮廷裡懸掛,每月一幅,按月更換。觀賞者在欣賞每個月的景致同時,彷彿也參與了畫面中的種種活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