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館校合作成果區

故宮X政治大學轉注藝遊計畫

本區影片為故宮與政治大學轉注藝遊計畫合作之「傳統精緻藝術再創新-國立故宮博物院專案實作」課程成果。影片內容以典藏文物之歷史文化內涵為基礎,藉由青年學子對文物特色的細心觀察及巧思,賦予傳統文物嶄新的創意。

製作團隊

「鷺境」:張凱涵、許雅婷、潘冠樺
「石蟹」:謝孟剛、李燁婧、曾繁如
「海怪記」:嚴瑋嫣、翁意絜、趙予諾
「響螺化蟹」:鄧綺薇、胡惠渝、莊潔心
「魚躍龍門-仕與隱」:楊政宏、陳冠、陳思予
「鱟會有期」:黃敏瑜、廖晨輔、黃蕾
「有狐思夫」:李雅涵、鍾承翰、楊琳
「超級尋寶蟹」:黃彩珅、黃奕翔、李雅欣
「我從海上來」:陳雨若、吳寶賢、柯俊言、王皓正
「玉辟邪」:王胤頡、侯承睿、劉家瑜
「百駿圖」:王胤頡、侯承睿、劉家瑜
「多寶格」:林暖婷、黃曉柔、黃于哲
「鬥彩雞缸杯」:任乙妤、黃芝莉、伍慧君、黎亮彤
「裝裱」:伍慧君、黎亮彤
「人足獸鋬匜」:李莉婷、陳心純
「象牙球」:黃靖媗、鄭筱融
「意境」:鄭伊淳、何欣芸
「質感」:趙柔雅、柯嵐婷
「寒食帖」:吳宜珊、邱品蓉、李欣耘、郭倩華

指導團隊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政治大學轉注藝遊計畫辦公室
共玩創作有限公司(動畫指導)

故宮X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自我來,我來自……
  • 自我來,我來自……

    (展期:2019/12/13 ~ 2020/01/13)

      蘇軾於1082年的黃洲以〈寒食帖〉創造了一個時空,《自我來,我來自……》是與之回應的作品:以全三維空間中的書法、文字、視覺藝術、動態影像、觀眾體驗等為創作媒材,將2019年台北時空,與東坡先生共組一場相隔近千年的雅集,融滙成虛擬實境作品。

      本作將邀請觀眾戴上VR眼鏡,自主地仰觀俯眺、或走或轉於十步距離之間,於流動的全3D擬真的VR地景自由遊走駐足,或能因沉浸式視覺兼及身體經驗,超脫書法與文字之外,如同古代文人乘舟觀水穿梭其間,得以「澄懷」甚至「觀道」。

      作品以三篇構成:第一篇為蘇軾〈寒食帖〉原文及VR書寫的再現,第二、三篇為洪小澎及柯良志分別題跋,以時人角度回應原詩中的「移居」。千年將過,儘管科技進步,人依然難免於移居,人生有盡,但在時空中的穿梭遊移,卻依然無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洪小澎、柯良志

故宮X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紅冠逍遙
  • 紅冠逍遙

      作品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使用3 D掃描技術所製作而成的影片,第二部份則為感應式的互動裝置。

      創作題材取自明成化年間 (1465-1487) 的器物—「鬥彩雞缸杯」,圖繪內容描述雄雞昂首闊步、母雞帶領小雞啄食的日常故事。在器物杯體的畫面裡,紅冠雞群正嬉遊於綠叢花間,顯現雞隻尋物覓食的逍遙樂趣。

      作品運用3D掃描技術,將雞缸杯實體以不同角度重新觀看,栩栩如生的掃描影像,提供一種巨視微觀的審視途徑,以及和翻轉立體形象的閱讀視野。另一方面,觀者利用裝有感應器的物件,拿起物件之後可和桌面上的動態圖像產生互動,呈現寫意動畫的連續影像。這時,紅冠雞群則隨著移動位置的轉變,瞬間切換成動態效果的視覺沈浸,並響起紅冠雞鳴的音效回饋。

      作品將科技新媒體藝術融入3D動態圖像、身體感應互動,不僅讓觀者透過3 D掃描影片觀賞雞缸杯的審美品味,也透過感應式的互動裝置,身歷其境地親近古代器皿、瞭解新媒體藝術的魅力。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動畫創作指導:石昌杰教授
新媒體創作指導:陳永賢教授

動畫製作 :

林昱伶、張哲豪、許宜琦、葉昭均、鄒育玲、劉奕宏

新媒體製作:

蔡秉樺、黃翰柏、陳新偉、趙逸巍、陳家翊、鄭安逵

故宮X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憩
  • (展期:2019/12/13 ~ 2020/01/13)

      乾隆時期的〈紫檀多寶格方匣〉,結構精巧且變形多元,象徵著帝王的「擁有」與「收藏」,暗藏機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團隊,在這次《憩》的創作靈感來自多寶格所具有的三度空間與劇場藝術的空間美學不謀而合。當代生活中的「收藏」跟「擁有」,對一個私人空間來說,私領域的主體意識要如何對照公領域的框架。

      展品呈現冷硬、漆黑、幾何的外觀,時而無趣,時而破碎,時而冷冽。呼應了當代人在現代社會,面臨諸多的挑戰與生活壓力。而你必須要慢慢地打開,慢慢地去看到裡面的空間,那可能是每一個人如何在快速忙碌的生活與私領域中,在日常當中的一個私密空間裡,找到身心的舒適與閒散。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張啟豐、簡秀芬、湯京哲、簡杏恩、羅宇辰、紀奕徳、李國漢、葉芳、廖珺如、黃上嘉、林向、莊皓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