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區介紹
停格動畫
構圖佈局
畫家在創作之時,對畫中景物作特殊而有意義地安排,使畫面各元素配置協調,呈現主題與背景的主從關係,稱之為「構圖」或「佈局」。南北朝謝赫《古畫品錄》一書所提及的「經營位置」,即是將構圖佈局列為繪畫的要點之一。合宜的構圖,可適度地呈現畫作主題與畫家創作思維,並使畫面呈現出視覺美感。
-
走入畫中
這件作品取材自故宮的經典畫作〈早春圖〉,藉由體感互動技術,使觀者走入巨幅山水畫立軸中。隨著畫家筆下之曲折山徑,觀看畫中的點景人物、宏偉山勢、山澗與亭台樓閣,亦或宛如盤旋飛鳥俯瞰畫中美景,體驗古畫探索之旅。
-
文物取材:
吉祥寓意
畫家在描繪物象時,除了呈現其本身的形體風貌外,有時又進一步賦予了更深的文化意涵,尤其常取中文字「同音」和「諧音」(近似音)的特色,傳達人們嚮往美好、理想生活之祝願。如以蝙蝠與鹿,代表「福祿雙全」;貓與蝴蝶,音似「耄ㄇㄠˋ」與「 耋ㄉㄧㄝˊ」(兩字均指長壽之人),有祝福長壽之意。此延伸之寓意,體現了人類社會的民情風俗及精神文化層面。
-
立體光雕百福瓶
- 香港城市大學
- 2018
這件作品取材自〈繪御製詩意百福繁生圖〉中的流雲紅蝙蝠紋花瓶,藝術家放大局部圖像後,將花瓶以3D列印製成白色淺浮雕模型。瓶上的蝙蝠彩繪,則以立體光雕技術投影到淺浮雕模型之上,當觀者接近花瓶時,蝙蝠會展翅飛舞並環繞瓶身,再返回原位。
-
文物取材:
丹青水墨
畫家在描繪作品時,會根據主題、喜好、時代風格、文化背景,以及想表達的意念等,而有不同的色彩選擇。古代繪畫依色彩的有無,大致可分為丹青彩繪和水墨暈染兩個系統,丹青彩繪是在畫中施加植物或礦物性顏料作畫,亦稱為「設色」。「設色」又依其深淺、色調的不同,可再細分為色調穠麗的青綠(或金碧),以及淺絳(以水墨為基礎,敷以赭石、石青、石綠相襯的淡彩山水)等。水墨暈染則是以墨為主,運用墨的乾溼濃淡及筆法線條之層次變化描繪物象。
-
百駿變
- 香港城市大學
- 2016
這件作品以數位投影動畫呈現郎世寧〈百駿圖〉中毛色各異之百匹駿馬,藝術家運用立體光雕技術,投映至實物大小的白馬雕塑之上,呈現畫中馬匹千變萬化的色澤。
-
文物取材:
比例之美
比例是指物象間「量」(長度、面積、體積等)的比對關係,如畫面中山石與人物的比例、單一景物佔整幅畫作的比例。畫家對比例的調配,會使畫面產生協調感或衝突感,而均衡的比例關係,往往會讓人感受到良好的視覺美感體驗。
-
文物取材:
萬象主題
古代繪畫常見的主題為「人物」、「山水」、「花鳥」(廣義的花鳥畫亦可涵蓋畜獸、蟲魚(含水族類))等。隨著時代更迭,這些主題在歷史的脈絡中傳承及革新,使繪畫呈現多元而豐富之面貌。
清代聶璜所繪製的〈海錯圖〉第四冊,內容為鱟ㄏㄡˋ、螺、貝、蟹、蝦等水族生物。聶璜活動於康熙年間(1662-1722),本為錢塘人(今浙江杭州),遊歷南北各地後,客居福建,自稱「閩客」。其曾畫〈蟹譜〉三十種(1687),後參考〈蟹譜〉及往昔見聞,以觀察描述、考據分析等方式,繪製〈海錯圖〉。
「海錯」之名的典故出自《尚書‧禹貢》的「厥賦鹽絺,海物惟錯」,形容古代青州(今山東一帶)海產錯雜紛陳,多種多樣,無法一一列舉。〈海錯圖〉呈現了古代水中生物的多樣性,亦為藝術家廣蒐博采及研究之成果。
-
海錯奇珍隧道
這件作品以聶璜〈海錯圖〉與清宮〈海怪圖記〉的生物為素材,打造新媒體數位互動隧道,呈現當時人們對水中生物之觀察與想像。當進入隧道時,仿若身置大海,沉浸於浩瀚無際的水中世界。
-
文物取材:
-
文物取材:
筆墨意境
「意境」是作品所呈現的藝術境界,以山水畫為例,畫家在對客觀自然的描繪外,亦常融入自身思想、情感,以山水造境傳遞其思維,呈現情景交融、氣韻生動之意境。如郭熙山水畫論《林泉高致》(其子郭思所編)所提及「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遊)者,有可居者」,便是將山水畫與人的意念緊密結合。而畫面所呈現的意境也往往讓觀者感受不同的情境氛圍,產生不同的情緒,如快樂、悲傷、沉重、輕鬆等,構織著多樣的美學境界。
筆墨行旅停格動畫
本片以唐代〈明皇幸蜀圖〉、北宋〈谿山行旅〉、南宋〈巖關古寺〉及元代〈鵲華秋色〉等四幅院藏作品為發想,使動畫主角換化成各種自然物象,悠遊穿梭於唐代設色濃麗的青綠山水、北宋主山巍峨崇高的典範山水、南宋對角線構圖的小景山水,以及元代文人畫青綠山水的場景間,呈現古代山水畫可行、可望、可遊、可居之意境。
動畫導演:趙安玲、陳普
經典之美系列影片
本系列影片是由美感學習的六個構面(色彩、比例、質感、結構、構造、構成)及文物賞析的六個觀點(裝裱、主題、意境、故事、技法(工法)、風格),呈現文物蘊藏的美感及文化意涵。
並以院藏文物為例,特別請美感教育專家學者,針對此十二個構面作深度解說。
美感教育顧問:陳瓊花、莊連東、邱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