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籍版畫發展至明、清兩代,隨社會風氣轉變與經濟成長,漸從宋、元以前偏重儒家經典、山川地志,以圖釋義的教育及詮釋功能,轉向題材多元與技巧純熟的版畫美學。
書籍以版畫插圖引人目光,以明嘉靖、萬曆朝以後最為風行。在經濟利潤的驅使下,書坊邀請著名畫家繪製插圖,並延聘刻工好手將畫作呈現板上,務求透過書籍傳播,獲取商業利益。明代延續宋、元以來刻書地域的分野,各家競技,衍成不同流派。當時,建陽、金陵、武林、徽州、吳興、蘇州等地的坊刻事業,在沿襲傳承與工匠流動下,形成各具特色,卻又互為影響的版畫派別。
清初,在官方嚴管出版品的政策下,官府與坊肆刻書呈現此長彼消的情況。官方書籍版畫嚴謹規律,透露宣揚皇室功蹟及教育臣民的深層用意;坊肆書籍版畫則漸趨衰微,未能延續明中葉以後的盛況。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
- 明 吳承恩撰
- 明萬曆金陵世德堂刊本
牡丹亭還魂記
- 明 湯顯祖撰
- 明萬曆間刊九我堂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