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御筆書畫詩文織品

御筆書畫詩文是宮廷緙繡內容和樣稿來源的核心,乾隆時期尤為盛行。皇帝的書、畫、詩、文作品,進一步結合宮廷樣稿,轉化為織品。另外,亦有大臣書寫皇帝詩文製成緙絲作品,或是大臣母親、妻室以御筆為底本,進獻至宮中的刺繡。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清 御筆緙絲新韶如意 軸

    故絲000093

    乾隆二十三年(1758)高宗鑑賞一件傳為北宋董祥〈歲朝圖〉水墨作品,見到山茶、梅枝、松葉、靈芝、柿子、百合等花果清供,寓意百事如意、歲寒長青等吉祥意義,高宗視為祥兆。此後數年之間,君臣由此產生幾幅臨仿作品和清宮緙織的副本。這件作品為其中一幅。
    這件緙絲以勾緙、搭緙表現物象的勾勒筆法,平緙表現色塊,木梳戧表現茶花花瓣暈染,長短戧表現靈芝色澤層次,並且特別以金線緙出花瓶蕉葉紋、蓮花紋。全幅清逸華麗。緙織墨書「新韶如意御筆」、和「乾隆」、「清供耳目謀」、「扇以淳風」、「新藻發春妍」等印章。

  • 清 緙絲御製養心殿銘 軸

    故絲000108

    清高宗(1711-1799)姓愛新覺羅,名弘曆。年號乾隆(1736-1795)。在位六十年。酷嗜文墨,兼富收藏,聽政之暇常以翰墨自娛。
    本件緙絲以清高宗於乾隆十五年(1750)楷書御製養心殿銘文為底本緙織。根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檔》紀錄,清高宗曾於乾隆四十年(1775)令蘇州織造將養心殿銘放大尺寸,照樣緙織,足見乾隆時期以皇帝御製詩文為中心的織造現象。

  • 清 御製贊緙絲釋迦牟尼佛 軸

    故絲000123

    乾隆時期為緙絲書畫鼎盛時期,宗教畫大型作品為其特色之一。這件作品中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瓔珞寶幢下,天降花雨,上方以藍底金字緙織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1762)行楷書御贊。顯見畫樣與御書贊語源自清宮收藏〈明鄭重釋迦牟尼像〉軸。
    本幅用絲細勻,設色華麗,並於緙成之後以筆添色,畫中細節與明暗襯托均賴描繪,為清代緙絲特色。例如釋迦牟尼面容、軀體部分肌色紅暈,以及下方蓮瓣尖端皆為織完後,用畫筆加染而成,與五色彩雲之間梳狀戧色織就的質感大異其趣。

  • 清 緙絲大壽字 軸

    故絲000100

    此軸題簽「老佛爺御題長春益壽一幅」,是以慈禧太后(1835-1908)書寫「壽」字為原型設計製作大幅緙絲。朱色大「壽」字滿飾四季花卉,包括玉蘭、牡丹、海棠、蘭花、桃花、玫瑰、紫籐、繡球、水仙、靈芝、梅花。全幅緙織勻密,花卉枝葉緙畢之後,再以筆設色添染鈎勒細節,精工細緻。
    這種設計形式和清初以降流行的蘇州版畫類似,運用「福」、「壽」等書法線條形成的平面空間,佈滿花紋、神仙等物象,極富吉祥寓意。對照蘇州版畫作品特色,此幅用色淡雅,富麗堂皇,具有皇家氣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