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夜遊
畫面前景盛開著海棠花樹,左下方燃燒著高燭的小徑,引導觀眾注意後方的宮殿。主角斜坐在亭內的圈椅上賞花,顯得相當愜意。畫中六角重檐攢尖亭閣,應是南宋杭州皇城的場景。
畫幅右下方有款「臣馬麟」。馬麟為南宋宮廷畫家馬遠(1160-1225)之子,活躍於十三世紀。受宋寧宗(1168-1224)、理宗(1205-1264)和楊皇后(1162-1233)的喜愛。畫作應是以北宋蘇軾(1037-1101)〈海棠〉詩意為畫題,以燃燒的蠟燭及廊上的明月,暗示在夜晚欣賞海棠花的浪漫情境。
詩意解讀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宋)蘇軾〈海棠〉
宋代蘇軾(1037-1101)的〈海棠〉一詩,作於元豐七年(1084),詩人正因「烏臺詩案」被貶於黃州(今湖北黃岡)。〈秉燭夜遊〉雖然引用〈海棠〉的詩意,卻將詩人的抒情詩,轉化成皇家花園賞花的畫面。
上皇笑曰:「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宋)樂史(930-1007)《楊太真外傳》
根據宋代僧人釋惠洪(1071-1128)《冷齋夜話》記載,蘇軾〈海棠〉一詩引用唐朝宮廷的軼事。據傳唐玄宗(685-762)在宮中的沉香亭召見楊貴妃(719-756),將貴妃醉酒不能行拜禮的模樣,比喻成尚未睡足的海棠花。
畫題來源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東漢)《古詩十九首》之〈生年不滿百〉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秉燭遊」典故出於東漢《古詩十九首》之〈生年不滿百〉,唐代大詩人李白(701-762)也引用此典故。兩首詩皆為感嘆生命短暫,勸人把握當下,及時行樂。
展件清單
左右滑動觀看完整表格
undefined
編號 | 品名 | 形式 | 展覽尺寸(公分) | 典藏號 |
---|---|---|---|---|
1 | 宋 馬麟 秉燭夜遊 | 冊頁 | 24.8x25.2 | 故畫0012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