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米友仁(1 0 7 4 - 1 1 5 1),米芾(1 0 5 1 - 1107)長子,承家學,善書畫,精鑑賞。 本幅以群峰、山嵐、雲海、屋舍為母題,只畫出山峰、樹梢、屋頂,不畫地面,表現登高望遠的景觀。按卷後米氏自題,應作於1135年以前。或云此卷及米題皆為摹本,與上海博物館藏〈瀟湘圖〉有密切關係,可能反映元代雲山圖有送別、思親、隱居等意涵。
本幅左半畫岡巒絕壑、山村茅茨;右半畫浩渺大江、小舟點點。空曠江面與雄峻山勢形成對比,構圖兼得手卷與全景之趣。物象造型簡潔,用筆工細。山石無皴,輔以青綠,氣韻古雅又略具裝飾感。款署1064年與王詵(約1048-1122)生平不符,畫風也異於王詵而近錢選(1239-約1301)。跋紙「長」字半印又同院藏黃庭堅(1045-1105)〈松風閣詩〉,或為錢選早年為賈似道(1213-1275)臨仿之作。
本幅以橫向墨點代替皴法畫山水立軸,尺幅雖小,大山氣勢堂堂,確有高克恭(1248-1310)的風格特徵,唯款書不類。滿幅格套式的「米點」、Z字形的構圖,搭配低矮樹叢、書齋、小徑、矮橋等江南文人畫喜愛的母題,透露了明代的氣息。按以上特點推測,本幅可能是金鉉(活動於1403-1424)畫並題詩之作,被人添上偽款。
本幅應是朱宗儒(活動於1488-1505)在1497年為嘉興人鄒衡(1467-1506後)所作,描繪府城門外由鄒衡命名為「綠香泉」的古井,以及古井旁的書齋。鄒衡字汝平,號東丘、淡庵,著有《嘉興志補》。他在卷後撰文說明繪圖緣由,又邀集屠勳(1446-1516)、錢福(1461-1504)、唐寅(1470-1524)等18家題詠,以便將「綠香泉」塑造成兼具道德與風雅內涵的文化景觀,同時也見證了文人唱酬、翰墨交遊的情形。
唐寅(1470-1524),蘇州人,字伯虎,號六如,1498年南京鄉試解元,明四大家之一。
本幅畫蘇州士民送別知府鄭儲豸(約15世紀)。卷首霜林深處,城樓、城門、遠塔隱現,城外木橋高拱,舟船、行人上下往來。岸邊官民散列船埠,殷殷話別相送,回首與士民相揖者即鄭氏。全作融合黃公望(1269-1354)、周臣(約1450-1535)風格,筆法看似潦草,線條卻蒼勁凌厲,故王穉登(1535-1612)跋讚「筆法縱放,意態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