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國寶
本幅畫一奚官(司職養馬)身騎白馬,另牽一匹黑駿,並轡而行。上有宋徽宗(1082-1135)題「韓幹真蹟,丁亥御筆」。韓幹是唐玄宗(712-756在位)時期的畫馬名家。從奚官相貌、馬匹圓臀與短腿,均顯示與唐代墓室壁畫相近,具雄健肥壯的時代特徵。不過描繪線條的細緻挺勁,方折的連續用筆方式,與馬鞍上的錦墊色彩,都屬於徽宗時期的作風,故應是北宋末的摹古精品。
趙幹(約十世紀後期),江蘇江寧人,任職南唐畫院,卷首題字「江行初雪畫院學生趙幹狀」,據傳為後主李煜(937-978)手筆。
全幅淡墨漬染絹地,再灑白粉為雪。寒林枯木用筆勁挺,樹幹以乾筆皴染,具陰陽向背效果。小丘及坡腳,以淡墨成塊塗抹,無特定皴法。冬日江邊行旅與漁家生活是本卷的主題,畫家不僅在畫面中精準地描繪了各種漁人、漁撈方式,更搭配瑟縮身軀的童子與垂首逆風而行的驢子等細節,營造出相當具有臨場感的視覺效果。
柳蔭下,高士袒胸露背,跣足坐於豹皮上,兩眼有醺醺然之貌,瀟灑超脫。陶淵明(365-427)曾以〈五柳先生傳〉自況,加上器皿及服飾的特徵,可推斷此人為陶潛。人物線條剛勁如鐵絲,轉折犀利。樹幹蒼老,柳葉繁複,筆力穩健挺拔,多層皴染,使得畫面蘊藉厚潤。論布局,論筆法、設色,均臻上乘,是一幅人物畫佳作。
仇英(約1494-1552),字實父,號十洲。所作有畫院之精而饒士氣,為明四大家之一。
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代宮廷為背景,描繪佳麗百態,其中並穿插毛延壽為王昭君寫像的情節。通幅構景繁複,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交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除卻美女群像之外,復融入琴棋書畫、鑑古、蒔花等文人休閒活動,誠為仇英歷史故事畫中的精彩力作。
陳洪綬(1598-1652),浙江諸暨人。字章侯,號老蓮。甲申(1644)後自稱悔遲,又曰勿遲。人物花鳥草蟲無不精妙,皆能自出機杼。
隱居十六觀,故事不可盡索,蓋畫隱士生活中可入畫者十六事。其中固有借古高人以點題,而或為老蓮真實生活之經歷,借畫寫意,以寄幽情耳。據款為老蓮五十四歲所繪,乃逝世前一年作品,無論創意、構圖、設色,均為晚年之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