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阿哥的功課表

清代皇室眾阿哥學習內容是要求文武兼備。文科方面與平民學子一樣,都是科舉考試必讀的儒學典籍,並學習題詩詞、作律賦、寫策論及撰表文等。書畫文藝,也是阿哥的必修課,但重點在書畫的創作,不似參加科考學子習字以「館閣體」為主。

清代滿、蒙語文是阿哥們必修課程,對照現代就像學習本地方言一般。而騎射武功,更是阿哥們的核心課程,透過圍獵訓練活動鍛練健身,培養膽識與果敢態度。體能鍛鍊的部分,就比較接近現代的體育課。當時,清朝民間如果應試繙譯科或武舉,才需要學習不同語言跟從事體格或武功訓練。

受到西學東漸的影響,康熙帝頒訓、雍正帝恭錄《庭訓格言》,期勉阿哥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於曆算、數學及樂律等西方科學切要留心。當時清代宮廷開始學習的自然科學課程,部分內容也仍然是現今學生們的基礎課程。

授課內容

阿哥之授課內容歸納幾項:一、漢文化之四書五經、《史記》、《漢書》及《資治通鑑》等儒家經典;二、詩詞文賦;三、滿洲、蒙古語文;四、騎射習武;五、書法練字;六、天文、曆算、數學及樂律等西方科學。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清嘉慶御製宗室訓

    清仁宗嘉慶十三年(1808),卷(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語言學習為阿哥學習的首要內容,尤以滿洲、蒙古語文最為重要。清代乃多元民族交流的時代,滿族統治者屢屢強調恪守祖訓,須維持「國語騎射」之滿洲民族特色。於順治初年創辦旗學,培養滿洲子弟學習滿語與騎射,康熙皇帝恐「後生子弟漸習漢語,竟忘滿語」,嘉慶皇帝亦有此憂心,於嘉慶十三年(1808)書〈御製宗室訓〉,曰;「國語騎射、讀書守分」,並著「另錄一紙懸掛上書房」,俾諸皇子見訓心生警惕,期勉諸皇子敬守祖訓。

  • 聖祖康熙頒訓;世宗雍正錄 《聖祖庭訓格言》 不分卷

    清雍正八年武英殿刊本,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騎射武功,乃滿族之傳統,騎射技術的優劣取決於騎馬技術的熟練程度。阿哥們皆自幼學習拉弓、步射及騎射課程,一般騎射課程安排在誦讀經書之後,與學習漢文典籍課程穿插進行。聖祖康熙之騎射技能十分出色,於《庭訓格言》中提到:「蓋騎射之道,必自幼習成方得精熟,未有不善於馭馬而能精於騎射者也。」因此,清朝皇室非常重視阿哥們的騎射訓練,必須自幼學習,以達到「人馬相得,上下如飛,磬控追禽,發矢必獲,觀之令人心目俱爽」的程度。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

    清 慶桂等奉敕纂,卷一千三百八十四,清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上
    漢文小紅綾本,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阿哥們的射箭活動與行圍紀錄可見於各朝《實錄》、《起居注冊》等文獻中,亦可見於詩文集中。乾隆五十六年(1791)八月十二日在避暑山莊的一場射箭活動,乾隆觀皇孫們射箭。皇孫綿慶(1779-1804)年十三歲,射中三箭,受賜黃褂三眼花翎,而皇玄孫載錫年八歲,亦射中三箭,受賜黃褂雙眼花翎。乾隆極為喜悅,因作詩誌下此事,懷想皇玄孫載錫之年紀較當年陪侍皇祖康熙圍獵時還早四歲,傳承此基業已七代。

  • 《宋拓多寶佛塔碑》冊

    附夾紙,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書法習字臨帖、書法習字書南朝宋文學家顏延之〈南郊登歌三首-迎送神歌〉)

    書法練習是阿哥們每天必須的功課。以乾隆皇帝為例,康熙六十一年(1722)入宮學習時,便摹寫唐人楷書,如顏真卿(709-785)的〈多寶佛塔碑〉。展出的〈多寶佛塔碑〉習作,夾存在該碑帖後。其上以硃筆批改並署摹寫日期,為宮中師傅教導阿哥習字臨帖的典型範例。〈多寶佛塔碑〉另一書法習字,已非臨摹字帖,有自由創作書寫之意,字跡清秀俊逸。

  • 幾何原本 六卷

    (西洋)歐幾里得撰,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帝從法國白晉(1656-1730)及張誠(1654-1707)、比利時南懷仁(1623-1688)、義大利德理格(1671-1746)等傳教士,學習西方傳入的數學、天文、音律、醫學等自然科學。康熙帝對西方科學極感興趣,也引領阿哥們接觸西學。展出《幾何原本》一書,乃由古希臘歐幾里得撰、義大利利瑪竇(1552-1610)口譯、明徐光啟(1562-1633)筆撰。據法國傳教士白晉於〈康熙帝傳〉記述康熙帝學習幾何學之經過,首先令傳教士以滿語教授,並命二位精通滿語及漢語大臣撰寫講稿,反覆聽課、複習,並親自繪圖,約五、六個月即熟練幾何原理。

     

皇家教科書

院藏清宮根據明代書籍繪製或重印的《帝鑑圖說》與《養正圖解》等書,以生動之插圖,教導阿哥有關中國古代帝王治國事跡,圖文並茂,頗能引發學習的興趣。咸豐十一年(1861)十月《起居注冊》記載,《帝鑑圖說》被列為同治小皇帝日講的重要學習教材,之後由祁寯藻及翁同龢二位帝師講述其中故事。此外,院藏乾隆皇帝下旨命永珹(1739-1777)、永瑆(1752-1823)、永瑢(1744-1790)以及皇孫綿寧(即道光皇帝,1782-1850)抄寫宋代范祖禹《帝學》一書。此書正是一部專門講授歷代賢德君主,正心修身、進學修業榜樣的歷史教科書。藉由繕抄過程,讓阿哥們學習成為明君必備的德行。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帝學》 八卷

    清嘉慶年間綿寧朱絲欄鈔袖珍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 《帝鑑圖說》

    (詔儒講經)
    清內府彩繪本,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詔儒講經」,故事敘述漢宣帝(西元前91-49)詔儒家學者校刊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另命太子太傅蕭望之(西元前?-46)評議,俾使經文趨向統一,成為治天下之準則。清代沿襲中國帝王的傳統,於順治皇帝開啟實行經筵、日講之先河,透過仿效明制的國家大典儀式,講官編纂講章,展現帝王崇尚儒學治道之基本國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