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阿哥上學去

乾隆皇帝(1711-1799)六歲就學,十二歲時在圓明園牡丹臺首遇皇祖康熙帝(1654-1722),就能夠流利背出周敦頤(1017-1073)的〈愛蓮說〉全文,因深得帝心而被接入宮中用心栽培,成為日後皇位繼承人。乾隆皇帝文武技藝樣樣精通,一生詩作多達四萬餘首,可謂學養深厚。也讓人不禁好奇,生長於深宮或貴族府院中的滿族宗室子弟,接受過什麼樣的教育呢?

清代上書房(或稱尚書房、阿哥書房)制度始設於雍正年間,是阿哥上學的場所。阿哥學習時光從六歲至十五歲,相當於現今小學至中學階段,即使已分封為親王、貝勒,仍須入書房就學。每日清晨寅時(三至五時)進入書房,先學習拉弓、習滿語及蒙語;接著從卯時(五至七時)起學漢文典籍,直到傍晚放學。放學後練騎射、背誦滿蒙語文、複習漢文等,學習生活充實而緊湊。

一年之中,僅有元旦、端陽、中秋、萬壽節及阿哥本人生日才可放假,無論寒暑,不許歇課。阿哥上課地點除宫中的上書房,另有南書房、毓慶宮及懋勤殿等處,宮外則有圓明園與避暑山莊等處。書房旁又設置射箭場地,禁宮有「箭亭」。至於廣袤的皇家木蘭圍場,更是訓練阿哥們騎射的重點地區。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養吉齋叢錄》

    清 吳振棫撰 卷四(第二冊)
    清光緒二十二年錢塘吳氏刊本,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今人欲探知阿哥入上書房學習的年齡、作息與學習內容等紀錄,可見清代筆記、雜記材料。據清道光、咸豐年間吳振棫(1792-1870)撰《養吉齋叢錄》(卷四)記載:「我朝家法皇子、皇孫六歲即就外傅讀書,寅刻(凌晨三至五時)至書房,先習滿洲、蒙古文畢,然後習漢書。師傅入直率以卯刻(五至七時),幼穉課簡,午前即退直,退遲者至未正二刻(下午一時三十分),或至申刻(下午三至五時)。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上午九至十一時)準散直。」

  • 《皇城宮殿衙署圖》

    清代彩繪絹本 卷軸(局部)
    原圖尺寸237.8 x 17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上書房,位於乾清門內,是阿哥們上學的場所。皇帝聽政之暇,可隨時親臨視察阿哥課業。

    2.毓慶宮,位於乾清宮以東,康熙年間特為皇太子允礽(1674-1725)所建。雍正朝以後成為眾阿哥讀書之所,弘曆、弘晝、顒琰、綿寧等皆曾在此就讀,而更是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的讀書處。

    3.箭亭,又稱射殿,位於紫禁城東部景運門外。亭外有一片開闊平地,是阿哥們練習騎馬射箭的地方。此廣場亦為殿試武進士考馬步、射弓、刀石之場所。

  • 《御製圓明園四十景詩》(洞天深處)

    第二卷 第二冊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洞天深處)

    洞天深處,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於圓明園宮門區福園門內,乾隆皇帝回憶提到「予兄弟舊時讀書舍也」。雍正年間,皇帝居住於圓明園期間,此處為阿哥之讀書處所,故有圓明園上書房之稱。

  • 《御製圓明園四十景詩》(鏤月開雲)

    第二卷 第一冊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鏤月開雲)

    鏤月開雲,即乾隆十二歲與皇祖康熙首遇之圓明園牡丹臺。圓明園經歷雍正及乾隆二帝之擴建,於乾隆九年(1744)大致完工。乾隆皇帝仿皇祖康熙避暑山莊三十六景,亦為圓明園取四十景,親自題詩,牡丹臺則更名為「鏤月開雲」。

  • 《御製避暑山莊詩》(萬壑松風)

    清康熙五十一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萬壑松風)

    萬壑松風,年幼弘曆曾隨曾隨同皇祖康熙來到避暑山莊,並安排在山莊宮殿區之「萬壑松風」處讀書,獲得皇祖父朝夕教誨。乾隆三十一年(1766),為感念祖父教養之恩,遂將圓明園「鏤月開雲」及避暑山莊「萬壑松風」兩處同時更名為「紀恩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