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展件說明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漢 君宜侯王雙魚畫像裝飾瓦當墨拓

    贈拓59
    紙本墨拓
    葉公超先生捐贈

    這件瓦當墨拓的雙魚線描、篆書文字,以及外圈邊輪均為陽紋,凸出於瓦當的圓形面上。布局左右對稱,中央是四字吉語「君宜侯王」,兩側各有一條靈動的魚兒,張口懸線,彷如是被拉出水面、躍然而起的瞬間。吉字與雙魚圖案的組合也常見於漢代的洗(盛水供清潔的器皿)上,雖圖案略有差異,然可見當時的設計趣味,也體現了古人對高官厚祿、世代繁昌的美好祈願。

  • 漢 位至三公大吉並羊畫裝飾洗墨拓

    贈拓61
    紙本
    葉公超先生捐贈

    本幅拓有「位至三公」、「大吉」隸書六字,以及一羊圖案。後人於左側以楷書題識此為「大吉羊洗」,敘述畫羊乃會意「羊」字,音義同「祥」,寓意吉利與祥瑞。「洗」為盛水器,多用於盥洗,漢代尤為興盛。其功能日後進一步發展,文人書齋几案上用以清洗毛筆的器皿,亦稱為「筆洗」。「三公」則為古代高官重臣之合稱。從作品文字與圖像中可見人們對富貴吉祥之祝願。

  • 晉 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

    故帖7-8、9
    紙本
    重要古物

    東漢時期,為紀念曹娥(130-143)尋父的孝行,人們在她投江處建廟立碑。此碑文辭精妙,書法家蔡邕(132-192)在觀碑後,留下了一則別具巧思的字謎,成為後世傳頌的佳話。〈曹娥碑〉據傳為王羲之(303-361)所書,以小楷寫成,用筆簡約,字型寬扁。此碑的傳世版本眾多,彼此略有差異,因以王羲之名義流傳已久,對後世書家影響深遠。

  • 元 鮮于樞 論張旭懷素高閑草書

    故書252-4
    重要古物
    紙本

    鮮于樞(1246-1302),字伯機,善詩文,通音律,工書法,並能鑑定書畫及古器。元代書畫家趙孟頫(1254-1322)曾言「伯機過僕遠甚,僕極力追之而不能及。」足見對其推崇之至。
    內容論述唐、宋書家草書和法度之關係,文中提及唐代張旭(約675-759)、懷素(約活動於八世紀中後期)、高閑(生卒年不詳)及宋代黃庭堅(1045-1105)等人,崇唐抑宋。全篇筆勢縱橫連貫,運筆遒勁有力,可見懷素草書影響。

  • 明 文徵明 自書詩帖

    故書108
    紙本

    文徵明(1470-1559),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號衡山居士,詩文書畫皆擅長,與沈周(1427-1509)、唐寅(1470-1524)、仇英(約1494-1552)合稱「明四大家」。本幅以大字書寫〈燈花〉與〈焚香〉二首詩,用筆勁健,氣勢通貫全幅,結字筆法頗得宋代黃庭堅(1045-1105)縱逸之氣,為其晚年之作。燈花常指燈燭的燈芯燃燒時飛出的火花,或燃盡時所形成的花狀物,傳統習俗視燈花為吉祥之兆。詩中提及預知明日有喜事,或許即依據此燈花報喜的寓意。

  • 明 沈度 隸書歸去來辭

    故書11
    紙本
    重要古物

    沈度(1357-1434)為明代永樂至宣德初期宮廷重要書法家,擅長篆、隸、楷、行各種書體,深受明成祖(1360-1424)欣賞,被譽為「我朝王羲之」。
    〈歸去來辭〉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約365-427)的代表作,文中表達淡泊名利,追求恬淡雅逸的田園之樂,向來為文人雅士嚮往的理想境界。此幅隸書字形稍長,筆法勁健,點畫平齊規律,結構緊湊,以質樸古意的隸書展現了陶詩風雅之意境。

  • 明 莫是龍 供花閒語

    故書48
    紙本

    莫是龍(1537-1587),字雲卿、廷韓,號秋水,明代書畫家,著有《畫說》。 此卷結字微傾,線條富提按變化,筆畫間牽絲映帶,通篇具清雅生動之姿。
    供花源於禮佛儀式,後為文人所愛之雅事。文中論及各類花卉有其氣韻及合宜之場所,插花時需講求俯仰有致、高下相宜、斜正相濟、疏密得當等,猶如畫家構圖,深諳佈局之妙,且花器選配若能相得益彰,方能盡展天然雅趣。全文展現文人品花、插花之逸趣。

  • 清 王圖炳 書明人元夕應制詩

    故書560
    紙本

    王圖炳(1668-1743),工詩書,尤擅長行書。此詩出自明代金幼孜(1368-1432)所作〈元夕賜午門觀燈〉四首之一。應制詩是奉帝王之命而作的詩歌,詩中描寫元宵節午門設置鼇山燈,燈火煇煌、繁華熱鬧的景象,呈現君王與萬民共享太平盛世的歡樂情景。書法用筆流暢自然,獨具神采,線條圓厚潤澤,亦不失勁力,運筆間的節奏與動態,為作品增添了活潑靈動之感。

  • 清 錢灃 書唐顏真卿自書告身

    贈書180-1~6
    譚伯羽、譚季甫先生捐贈。

    告身是古代政府頒授官職或功勳時發給當事人的證明文件,通常是由中央機關派專人抄寫,用印後核發。舊傳顏真卿曾親筆寫過自己擔任太子老師時的告身。
    錢灃(1740-1795),字約甫,號南園,楷書以學唐代顏真卿(709-785)知名,曾多方觀摩顏氏的書蹟和碑拓,深受其影響。此件作品筆畫方正剛毅,行筆穩健,結體嚴謹,力道沉穩,深得顏真卿之神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