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故宮禁城及文物播遷影像」特展,展期:2016.02.01~04.17,陳列室:103,104
「百年回眸─故宮禁城及文物播遷影像」特展,展期:2016.02.01~04.17,陳列室:103,104
:::

時代革新

攝影術傳入中國後,也被清政府用以記錄興業圖強的諸多重要作為。往昔清代官員向皇帝奏報事務,多以文字陳述,具摺進呈,其無法達意之處,輒附以圖繪。晚清以後,官員亦開始敦聘攝影師,或安排專門照相館派員同行,對所巡察驗看之官營企業、軍操演練、海防前線、工程建設等紀實留影,隨專摺檢呈御覽。

本單元選件俱為清光緒、宣統年間(1875-1911)官方巡察所留舊照,內容包括官方興建的新式製造工廠、西式學堂、新建水師兵輪,以及新軍軍事演習、京張鐵路修築完工等,反映了清廷勠力新政,推動工業、教育、軍務、交通各方面現代化的歷程。

北洋機器製造局

  1. 宣統年間
  2.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北洋機器製造局,成立於同治六年(1867),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1826-1893)奉准在天津設立,初名「軍火機器總局」,又稱「天津機器局」,同治九年(1870)由李鴻章接辦,更名為「天津機器製造局」,光緒二十一年(1895)改名「北洋機器製造局」,是中國早期現代化官營重要兵工廠之一,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局。該局內分東、西兩部,專門從事槍炮火藥、子彈、水雷、軍用器具與軍艦船舶之製作。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變遭八國聯軍焚毀,三十年(1904)袁世凱(1859-1916)出任直隸總督後,另擇山東德州重建新廠。

照片集為朱恩紱勘察該廠時的拍攝紀錄,全稱《北洋機器製造局各廠機器圖》,共收錄照片一二○幀,作為回京奏報巡察之依據。精選照片數幀,從中了解晚清官營軍事工業建設情況。

北洋機器製造局
北洋機器製造局鍋爐廠房

幣制革新

  1. 光緒三十三年
  2.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天津自開埠以來,商賈雲集,貨幣流通繁多,自成北方金融中心。光緒二十八年(1902)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任命周學熙(1866-1947)為北洋銀元局總辦,次年成立「戶部天津銀錢總廠」,引進美日德等國最新機器設備,光緒三十三年(1907)改名為「戶部造幣總廠」,是清末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造幣中心。新幣制的推行與鑄行,改善了清末地方貨幣流通混亂的情況,統一了幣制的式樣、成色與重量,不僅提升官方鑄幣權的威信,也為民國時期廢兩改元幣制改革奠定基礎。

幣製革新
戶部造幣總廠頭門

京張鐵路

  1. 宣統元年
  2.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京張鐵路是中國鐵路史上第一條國人自籌資金,自行修建的鐵路。鐵路由著名工程師詹天佑(1861-1919)主持興修,從光緒三十一年(1905)至宣統元年(1909),僅用四年時千即完成此一浩大興建工程。鐵路全程二百餘公里,自北京豐台迄張家口車站,為通往內蒙古、俄羅斯及歐洲必經交通要道。展件影像取自《京張路工撮影》一書,全書分上、下兩冊,收錄照片一七八張,紀錄京張鐵路各段工程、各類型機車、工程驗收與通車典禮情形。照片攝影師為廣東香山縣譚錦棠(1876-1915)所拍,拍攝時間在宣統元年九至十月間。

京張鐵路
京張鐵路張家口車站

新軍操練

  1. 光緒三十一年
  2.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新軍,是相對於清代舊式八旗、綠營與湘淮等軍種的稱呼,是清末光緒二十年代至宣統年間(約1895-1911),仿照外國軍制,採用西式操練,購置外國武器裝備,以及聘請洋教習所建立的新式軍種。光緒三十一年(1904)日俄戰爭爆發,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奏請擴大北洋新軍,在全國建立新軍共三十六鎮,他並率先在直隸地區編成北洋陸軍常備軍三鎮,分駐遷安、馬廠與保定三地。光緒三十一年二月,朝廷派遣兵部尚書長庚(1844-1914),會同徐世昌(1855-1939)等人進行成軍考驗。另宣統二年(1910)年,則是朝廷針對已成軍的北洋陸軍各鎮進行校閱,時稱「庚戌校閱」,藉以檢查各鎮軍事實力與戰備情況。

上述檢驗校閱過程,各軍事單位皆一一拍攝照片,並製成精美圖冊供太后與皇帝御覽。如光緒三十一年成軍考驗有《北洋陸軍保定一鎮暨京鎮兵操照片》、《北洋陸軍遷安馬廠兩鎮兵操片》;宣統二年庚戌校閱則有《庚戌校閱第一鎮撮影》、《庚戌校閱第二鎮撮影》,以及《校閱陸軍第三鎮撮影》等,可直觀反映清末新軍之操練、裝備與傳統舊式軍種的差異。

新軍操練
保定一鎮軍官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