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單件作品 > 跋葉鼎隸書鈔本金鋼經

元 鄭思肖

跋葉鼎隸書鈔本金鋼經

跋葉鼎隸書鈔本金鋼經

  • 冊 紙本
  • 9.8 x 23.2cm

鄭思肖(1241-1318)是著名的宋末元初的遺民,他雖然沒有參與抗元戰爭,卻在反元朝態度上,表現極為激烈,因此史學家將他歸為「激進型」的遺民。他原是福建連江人,曾為太學生,宋亡後隱居蘇州報國寺,終身不娶,更不與北方人及在元朝廷作官者來往。學問淵博,晚年對於佛、道和天人性命之學,有深刻研究。喜作詩,造語「險異詭特」,善畫蘭,傳說畫蘭根不著土,以象徵故國已為蒙古人奪去,不願意著土。畫傳世極少,今只見日本大阪美術館藏〈墨蘭卷〉。
這則題跋雖然只有短短數十字,卻是難得一見的傳世眞蹟孤本。葉鼎(1235-1299以後)〈隸書金剛經〉書於大德三年(1299),鄭思肖跋則在是年,即59歲以後。鄭跋之後有釋文瑩跋,針對葉鼎的書法,說:「金剛般若者,心法也。心之所之,法之所由也;心之所止,法之所歸也。古栝山礀葉公由心法得字法,止心法得佛法,字法既妙,佛法亦然,默於心畫中,發明如來大智慧海矣。」這段話用來為鄭思肖的字作一註解,似乎更為恰當。這幾行字由小而大,由清秀到稚拙,忽行書忽楷書,隨心所之,不受拘束,前段與南宋一般文士行書相近,後半段令人想到宋代禪僧書法,與一般古典書風講究技巧與法度的鍛鍊不同,論者以「破格字」稱之,以顯示禪僧對成法的否定。這件題跋反映了鄭思肖作為宋遺民與宗教背景的兩種因素。(何傳馨)

款識:所南翁。

釋文:
此六如經一卷。是釋迦老子獨與須菩提說底消息。但問金剛之言何在。只向他道掩彩。所南翁。

收傳印記:子子孫孫其永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