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 卷 紙本 水墨
- 33 x 636.9cm
- 拖尾紙本 32.5 x 324.8cm
黃公望(1269-1354),江蘇常熟人。字子久,號大癡,又號一峰道人。本姓陸,父母早逝,繼永嘉黃氏。善山水,師董源(十世紀初)、巨然(十世紀)而自成一家。子久好黃老之學,為全真教道士,繪畫原其修道之餘暇興趣,因有特殊成就,後竟以此聞名。為元四大家 之首,對清初諸家影響甚深。
此卷完成於八十二歲,為黃公望存世巨蹟。佈景得疏密動靜之妙,取墨盡燥濕濃淡之巧,運筆具中鋒 側臥之變化。為元代師法董巨披麻皴法之極致表現,尤以畫卷甚長更屬難得。董其昌(1555-1636)對此卷推譽備至,稱其為黃氏生平最得意筆,認為可與其畫禪室中所藏王維(701-761)〈雪江圖〉卷共相映發。
本幅係黃公望畫贈無用鍊師 ,後不知流於何處,成化間為沈周(1427-1509)所得,弘治元年戊申(1487)歸樊節推藏,隆慶四年庚午(1570)流於談志尹手中。其間可能經安國後裔安紹方之手。萬曆廿四年丙申(1596)為董其昌購得,後董以千金質押於吳正志,吳正志卒後歸其第三子吳洪裕之手,洪裕寶愛至極,臨終時竟以此相殉,從子吳貞度於其彌留之際,易以別圖,而卷首部分已遭火毀傷。前一段名〈剩山圖〉,明末時藏於吳其貞之手,現存浙江省博物館。藏於本院之後段為此卷之大部分,亦為全卷之精華。
此圖別有一本,亦藏於本院,為作區別,依題識本幅稱〈無用〉卷,另幅稱〈子明〉卷,其入藏清宮較〈無用〉卷早一年,為乾隆題滿全卷。以筆墨論,〈無用〉卷自然不矯揉,確然真跡無庸置疑;〈子明〉卷邱壑位置雖亦可觀,然運筆小心拘謹,當為模本。(許郭璜)
款識:
至正七年(1347)僕歸富春山居。無用師偕往。暇日於南樓援筆寫成此卷。興之所至。不覺亹亹。布置如許。逐旋填劄,閱三四載,未得完備。蓋因留在山中。而雲遊在外故爾。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當為著筆。無用過慮。有巧取豪敓者。俾先識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十年(1350)。青龍在庚寅。歜節前一日。大癡學人書于雲間夏氏知止堂。鈐印二:黃氏子久。一峰道人。
題跋:
(前隔水董其昌題)
大癡畫卷。予所見若檇李項氏家藏沙磧圖。長不及三尺。婁江王氏江山萬里圖。可盈丈。筆意頹然。不似真蹟。唯此卷規摹董巨。天真爛漫。復極精能。展之得三丈許。應接不暇。是子久生平最得意筆。憶在長安。每朝參之隙。徵逐周臺幕。請此卷一觀。如詣寶所。虛往實歸。自謂一日清福。心脾俱暢。頃奉使三湘。取道涇里。友人華中翰。為予和會。獲購此圖。藏之畫禪室中。與摩詰雪江共相映發。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丙申(1596)十月七日書於龍華浦舟中。董其昌。鈐印二:董玄宰。太史氏。
拖尾有沈周弘治元年(1488)、文彭隆慶庚午(1570)、王登隆慶辛未(1571)及鄒之麟等人題跋。(文不錄)
收傳印記:
吳正志印。吳之矩(重五)。之矩(半印重一)。正志(半印)。安紹方印。懋卿父。季寓庸印。季(重一)。揚州季因是收藏印(重一)。揚州季南宮珍藏印。因是氏。北士之印。公。王鴻緒印。儼齋。儼齋秘玩(重三)。雲間王鴻緒鑒定印。雲間王鴻緒收藏記。子孫永保。江長庚(重三)。周炳文印。清宮鑑藏諸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