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單件作品 > 白岳圖

元(原題明) 冷謙

白岳圖

白岳圖

  • 軸 紙本 水墨
  • 84.4 x 41.4cm

冷謙(活動於十四世紀),字起敬(或作啓敬),號龍陽子。浙江人,元末時隱居於杭州附近的吳山。他是個道士,也精通音律,擅長琴瑟,因而在明初洪武年間(1368-1398)曾被召為協律郎,制定樂章,也有樂譜傳世。在明清人的記述中流傳有許多關於他的神話,被後人視為仙人之流。
根據畫家在畫上的題跋,他是在至正三年(1343)秋,和劉基 (1311-1375)相約經水路到安徽南部的白岳山去朝山,既拜謁聖像、也遊山玩水。他們見到附近另有優美山景,便乘興再遊黃山。歸來後劉基要求他作圖以紀遊,並在畫上題跋唱和。
這種結合旅遊與朝聖、圖文兼備的紀實之作,在中國畫史上並不多見,此幅算是較早的例子,又出自一位修煉有術的道士之手,益增其傳奇色彩。另一頁面的薩都剌 〈嚴陵釣臺圖〉,則是1339年薩都剌與冷謙同遊另一座浙江名山後的紀念之作。友朋結伴觀覽名山勝景、並以畫紀遊,或許是冷謙交遊圈中經常性的活動,可能也和道教的自然觀有關。

冷謙並不以畫藝聞名,他的畫作中也難看出與繪畫傳統的承續關係。畫中描繪千姿百態的長松奇石、和迷濛掩映的雲霧飛泉 ,造型怪異而古拙。畫家的技法樸素,以乾筆焦墨皴擦山石和松幹 ,並以留白來表示山石的稜脊,墨調的對比強烈,似乎意在捕捉視覺所見之光線明暗對照、與石質的堅硬,而未採用當時習見之各種繪畫流派的語彙,隱然開啓一種紀實旅遊山水畫的方向,與〈嚴陵釣臺圖〉有異曲同工之妙。(馬孟晶)

款識:
掛冠北閥已多年。喜放篔簹構數椽。蘆葦老長方織壁。茅茨不剪任齊簷。採薇製就為茶供。汲瀑調羹勝酒泉。縱目大觀巔頂上。歸來滿袖白雲還。至正癸未(1343)秋。與劉伯溫訂朝白岳。泛艦愬流。由桐江經嚴臺。之睦州路。鬥水砰砰。心懷駭駭。轆轤而上於萬山之□。至時已十有七天星月矣。歷堦而伸幾十里。始得睹一天門。參謁聖像。眺玩山川。步壺天五老峰。仙洞珠簾。遠峰岌岌。而班天穿雲。森森而列前。詢及鄉人。答以黃山。計一日程可至其間。於是乘興悠遊。見怪松奇石。巍峨峭壁。飛瀑溫泉。丹臺鼎灶。瘦僧異獸。猿吟鳥語。留我心身。遏我神思。援蘿及巔。長江一線。金陵瞭然。南北無幾。四隅八荒。悉障目前。而劉曰前悞入仙山也。詠吟不已。
於是強余模寫。余亦勉塗。黃冠道人冷謙作。併題於硃砂庵。印:冷謙印。竹齋。

題跋:
(劉基題)
茅簷無事日長閒。中有山人不記年。觀瀑已知秋雨過。聽松欲拂夏雲還。餐霞擬似神仙舉。種竹情同君子堅。莫問朝來新曆日。桃花紅近野橋邊。青田劉基題。鈐印二:山泉。劉基。
(張居正贊)
斯畫斯題。我亦神馳。欽哉敬哉。二大仙師。萬曆四年春後學張居正贊。鈐印一:江陵張居正印。

收傳印記:孫承澤印。清宮鑑藏諸璽。

【解說小字典】

劉基:

劉基(1311-1375),字伯溫,浙江青田縣人。元統元年(1333)進士,曾於元代後期任官,但因不贊成招撫政策而棄官,自組武裝保衛鄉里。後來幫助朱元璋南定閩廣,北伐中原,統一全國。洪武年間,授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劉基博通經史,精天文、兵法之學,工詩文,善行草書,亦能畫山水,尤擅畫梅。著有《誠意伯文集》、《春秋明經》等。

【解說小字典】

薩都剌:

薩都剌(?-約1347)元代詩人、畫家。字天錫,號直齋,答失蠻氏,蒙古人;一說本朱氏子,阿魯赤收為養子,遂為雁門人。泰定四年(1327)進士,官禦史,因彈劾權貴,遷淮西江北道廉訪司經歷後致仕。曾入方國珍幕府。好遊深岩邃壑。嘗登司空山(今安徽太湖)太白台,嘆曰:「此老真山水精也。」遂結廬其下而終。

【解說小字典】

雲霧飛泉:

雲霧飛泉
【解說小字典】

松幹:

松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