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式的完備
隨著宋代科舉制度的成熟,社會上形成龐大的士人群體,這群廣大的用硯人口為日後硯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87年以前台灣中、小學生都是用毛筆寫作文,常用長方形硯台磨墨,這種平底的硯式源於宋代硯底挖空的「抄手硯」,您想知道他們是如何演變的嗎?
長方形硯
硯底無足亦無側牆,重視硯面硯池與硯堂的各種形式,如鳳池、括囊、井田硯等,並且賦予各種意涵。甚至不分硯池與硯堂,呈現硯石本身自然的紋理。是明清的主流硯式之一。
- 宋 紫石鳳池硯
- 淳熙元年銘
- 長24.1公分 寬16.4公分 高3.5公分
- 中文000014
- 清 雍正 歙石硯
- 長15.3公分 寬10.3公分 高2.8公分
- 故文00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