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香祖筆記

  • 香祖筆記
香祖筆記_預覽圖
外部逆寫
跨越黑水溝的想像:《香祖筆記》、《臺灣隨筆》、《海國聞見錄》中的原住民
林皓淳(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碩士生)

  士禛等以清新俊逸之才,範水模山,批風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說,天下遂翕然應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王士禛(1634-1711),出生官僚世家,順治七年(1650年),應童子試,連得縣、府、道第一,可謂神童。九歲,登科進士,十歲便任了揚州推官,並因其詩詞造詣風雅,有「晝了公事,夜接詞人」佳話流傳鄉里。康熙年間官拜刑部尚書,詩文著述更是繁多,計有《漁洋山人精華錄》、《池北偶談》等五百餘種,別號漁洋山人,齋號蠶尾山房,逝後乾隆帝追諡文簡。

  就是這樣天才的王士禛,於清康熙年間,流傳下一本《香祖筆記》,隨《居易錄》、《池北偶談》、《皇華紀聞》諸書一般,記錄地方怪談,頗受好友蒲松齡之影響。筆記在案前伏著,隨著檀香或明或滅的餘煙,逐至天聽。

  遙遠的東方蓬萊仙島,王士禛一生都未曾到過,他卻好似跨越過黑水溝來到這美麗的臺灣島上,摘取了些仙草妙藥回到寶齋,否則又怎麼會知道鳳山縣內三寶薑,能治百病,傳說是明初三寶太監所植?

  仙島上除了有靈草,還有許多傳說。其中,諸羅縣原住民頭目大眉,每到歲末冬日時,部落族人準備決定下一季耕作地點時,會請出大眉,只見他拉開長臂,射出靈箭,所中之處,便會是下期地稼豐收之沃土。頓時,社中族人高呼,相互露出欣喜之面容。

  傳說以外,漁洋山人對臺灣島上的氣候,鉅細想像。他知道從正月初四開始發生的颱風,諸如接神颶、玉皇颶、關帝颶、烏狗颶,他能預見天邊有斷虹時,則颱風將至。然而,漁洋山人既然沒來過臺灣,又是怎麼知曉的呢?或許,應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王士禛的批評「輕信小說與附會經意」,只能推測是借鑑他人方志、筆記等後的著述了。

  文人借鑑方志、筆記等,謄抄、記錄地方之事不乏王士禛此例。遊幕文人徐懷祖於康熙三十四年,至臺灣巡訪一年,留下的《臺灣隨筆》,載有更多奇談、異想。隨筆中,臺灣島上的原住民族,被狂想成了秦始皇的方士帶出海的五百童男、童女的後代,而部落擁有的銅鈴,則為鄭和下西洋時,賞賜原住民的珍貴物品。

  廣東副督統陳昂之子陳倫烱,常隨父出洋遊歷,喜歡留意海外風情、民俗,因而於雍正八年(1730年)寫下的《海國聞見錄》,分上下二卷,上卷記8篇,包括天下沿海形勢錄、東洋記、東南洋記、南洋記、小西洋記、大西洋記、崑崙記、南澳氣記;下卷地圖6幅,包括四海總圖、沿海全圖、台灣圖、台灣後山圖、澎湖圖、瓊州圖。詳載臺灣及其附近島嶼的自然、人文地理狀況,並廣傳於世,是較具有參考價值的一部文獻。

  透過王士禛的借鑑、徐懷祖的異想、陳倫烱的紀錄,我們可以看見,清代以來對於臺灣島及原住民的想像頻仍,而今,原住民仍是那樣蠻荒,那樣傳奇嗎?

  跨越黑水溝的想像,是遺世的清帝國風景,是文人工筆下試圖越境窺探邊陲的關懷。無論是王士禛的異想天開,徐懷祖的異己想像,帝國的視野,終究無法捕捉那些乘著南島民族的邊架艇,在大洋迴返遷移的神祕身影,那些與自然共存的風俗與傳說,那赤紅的背脊與揮動的壯碩手臂,一雙雙有神的眼睛,那是觸及不到也素描不下的靈魂與山海精靈的影子。

  

備 註:本文依據王士禛《香祖筆記》、徐懷祖《臺灣隨筆》、陳倫炯《海國聞見錄》,進行逆寫與演義。

參考資料:

  1. 王士禛,《香祖筆記》,台北故宮典藏。
  2. 徐懷祖,《臺灣隨筆》,台北故宮典藏。
  3. 陳倫炯,《海國聞見錄》,台北故宮典藏。
  4. 黄叔璥著,宋澤萊、詹素娟譯介,《番俗六考:十八世紀清帝國的臺灣原住民調查紀錄》(台北:前衛,2021)。
  5. 永瑢(清)等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國家圖書館:臺灣華文電子書庫。
返回逆寫選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