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展區介紹

1F
故宮文物展
3F
新媒體藝術展
5F
新媒體藝術展
1F 故宮文物展
3F 新媒體藝術展
5F 新媒體藝術展

故宮文物展

  彰化縣為傳統工藝大縣,文化底蘊深厚,縣內有鹿港龍山寺、鹿港天后宮等極具代表性之傳統建築;在產業方面,彰化縣養豬業、養鴨業、苦瓜產量全國聞名,彰化小吃爌肉飯更是一大特色。

  本展區於展期中接續展出故宮五件人氣文物分三次接力展出。每件文物在巧奪天工的細緻外觀下,蘊藏著深意,觀眾可從中細細感受古代文人品味。首先登場的是廣為人知的國寶肉形石,接著展出黃玉鴨、白玉錦荔枝,最後以黃玉髓三連章、玉鳳柄洗為壓軸,透過情境與互動裝置,帶領觀眾深入認識彰化與故宮文物,窺探彰化產業、人文風情與故宮文物共有的產業與藝術之美。

  • 造化神工-肉形石

    • #庶民享受宮廷品味#天然紋理人工染色#國定重要古物
    • (展期:2020/1/21~2/2)

      肉形石其實是石英類的礦物,具有層層紋理,像極了餐桌上的紅燒肉。匠師又在表面鑽磨細密小孔並略加染色成為紅色豬皮,肉形石就更像是經過醬油調味、鮮嫩多汁的「東坡肉」,令人食指大動。相傳「東坡肉」的烹調食譜是由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所首創,再經歷代名廚持續改良,終於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菜。

      清宮為了收藏此一巧奪天工的作品,特地打造了鍍金的承座,雖然精緻的承座和人間美味的形象略顯隔閡,卻正襯托出肉形石的非凡規格。

  • 文人童心-玉鴨

    • #宋元年間黃小鴨#小小雙蹼頂天地#翹尾豐臀真可愛
    • (展期:2020/2/5~3/1)

      黃玉小鴨身軀圓潤、豐臀微翹,小小雙蹼似乎難以撐起全身的重量,憨態可掬、令人莞爾;加上探首環視、好奇純真的表情,令人感到大地春回、生機初萌的喜悅。我們會有這些感受,除了黃小鴨稚樸無邪的外形之外,也因為大家仍然熟悉宋元文人的詩文,可以理解小鴨蘊含的時代內涵。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此首描寫早春美景的北宋名詩,詩句中透露的盎然生氣正是小鴨給我們的感受,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放在黃小鴨身上也完全適用。

  • 苦甘相依-白玉錦荔枝

    • #苦瓜精神中庸之道#皇家雅稱錦荔枝#國定重要古物
    • (展期:2020/2/5~3/1)

      玉質溫潤白淨,還擁有貴氣的名字「白玉錦荔枝」,但「錦荔枝」其實就是苦瓜,也稱為「癲瓜」。古人對「名」和「字」相當講究,傳統禮儀中,只有直系長輩可喚人的「名」,平輩及晚輩需稱對方的「字」以示尊重。名和字常有關聯,有些是相似關係,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孔」為「甚、非常」之意,「亮」本即為甚明之意;有些是互補關係,例如韓愈,字退之,「愈」有「超過」之意,若超過則「退之」以取中庸之道。

      荔枝氣味純陽,其性微熱;苦瓜則性味偏寒,清熱去火。兩者的互補關係就如同「錦」和「癲」一樣,是不是很有趣呢?

  • 大巧若拙-黃玉髓三連章

    • #文人品味#三方黃金比例#雖無刻印難在連環
    • (展期:2020/3/4~4/5)

      三方黃玉髓印各有一繫鍊,並總束於一小環中,材質均淨、光素無紋,整體似乎略顯樸實。然而「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看似簡練平實的器物,創作者常常需要最高明的修為和歷練才能完成。

      玉髓質地比玉料更為堅硬,切割和鑽孔都非常困難。要在一整塊原料中分離出規整勻稱的三方印以及環環相扣的繫鍊,需要精湛的技巧,過程也不容失誤。仔細觀察,才可在繫鍊的細節中發現精微的製作痕跡。

      可能是驚嘆於含蓄內斂的美感,所以無人願意在印面上篆刻文字,作品才得以原樣保留至今。

  • 鳳凰來儀-玉鳳柄洗

    • #文人品味 #鳳凰懷抱玉洗 #雲氣襯托鳳凰的優雅
    • (展期:2020/3/4~4/5)

      「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鳳凰自古就是祥瑞的象徵,代表太平盛世、海晏河清,本件玉洗將鳳凰巧妙設計在其中,應該也有此種寓意。

      鳳凰的勾喙和雙爪緊扣口沿,加上雙翅廣張、合抱器皿,若將飛舉而上。鳳尾設計巧妙,共分三股,二股向左右延伸,滿布器面,如同流動不息的雲氣;中央一股則直指至器底並盛開如同花朵,線紋末端勾轉成雲氣,和環繞其周的二股鳯尾融為一體。

      在氣旋雲湧、風颺翅展之中,鳳凰勢將「摶扶搖而上九萬里」,横絕四海,一覽九州。

古人的山水遊蹤

  • 古人的山水遊蹤

  本區呈現畫家觀察自然,行走於天地之間,以身體五感觀察萬物後,內化於心,藉由筆墨描繪出的筆下藝術,。展陳的新媒體藝術作品為「走入畫中」體感互動劇場,其取材自故宮典藏畫作〈早春圖〉,再現古代典範山水畫之磅礡氣勢,具體實踐其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理想境界;「夏荷」體感、風感互動藝術讓人能體驗夏季萬物之興盛美好;透過「神遊幻境」古畫虛擬實境,則可遨遊〈鵲華秋色〉中的文人式青綠山水,藉此丹青墨韻,感受畫家為解好友思鄉之愁而畫下友人故鄉地貌贈予的深厚情誼。

  • 走入畫中
  • 走入畫中

      本件作品取材自故宮的經典畫作〈早春圖〉,藉由體感互動技術,使觀者走入巨幅山水畫立軸中。隨著畫家筆下之曲折山徑,觀看畫中的點景人物、宏偉山勢、山澗與亭台樓閣,亦或宛如盤旋飛鳥俯瞰畫中美景,體驗古畫探索之旅。

  • 文物取材:

    〈早春圖〉

    • 宋 郭熙
    • 軸 158.3 x 108.cm

      作於1072年的〈早春圖〉,是郭熙傳世的代表作,也是山水畫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畫中構圖有著對稱性的安排,並呈現山水畫中高遠、深遠、平遠(三遠)之布局安排,在秩序感中又充滿著韻律的變化。而藉著墨色深淺所營造出來的光影效果,更為此山水增添了空間的奇幻。舟樵行旅等活動的加入,也進一步將此意境轉化成一個生機處處,可遊可居的理想居所。

  • 夏荷
  • 夏荷

      本件作品運用體感互動方式,呈現畫作中荷花池畔風姿萬千之景象。當踏入互動池時,水面會產生漣漪、魚兒聚游,徐徐微風輕拂,鴨群亦穿梭其間,空中彩蝶飛舞、飛燕展翅,配合著晝夜交替之景,呈現著夏日躍動的生命力。

  • 文物取材:

    〈太液荷風〉

    • 南宋 馮大有
    • 冊 絹本 設色畫 23.8 x25.1cm

      馮大有(西元十二世紀),江蘇蘇州人。善畫蓮花,描繪陰晴風雨景色,作品皆相當寫意傳神。此圖選自「宋元集繪」冊第九幅。畫中荷花池一片綠意,雁鴨、飛燕、蝴蝶、及蜻蜓穿梭其中,浮萍點點,荷葉隨風隨波擺動著,風姿萬千。透過精細的筆法描繪出荷葉脈絡葉緣翻起,深淺綠色畫出姿態豐富的荷葉,傳神地表現夏荷池塘生意盎然之景象。太液意指漢武帝於長安建章宮建造的太液池,即為宮廷御池,具有富貴吉祥之象徵。因此馮大有的太液荷風也具有祥瑞之隱喻,受到世人喜愛。

  • 〈鵲華秋色〉繪畫虛擬實境(VR)
  • 〈鵲華秋色〉繪畫虛擬實境(VR)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期間,自2020年3月17日起,停止開放接觸性展件,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本作品取材自故宮典藏畫作〈鵲華秋色〉,透過VR沉浸式體驗,引領您從實境走入虛擬幻境,遨遊趙孟頫所描繪的濟南秋景,近觀畫家勾勒沙渚、古黃河與松樹的運筆線條,描繪沙洲和樹葉深淺不一的青色,以及對比河面淺水暖色系帶來的互補視感,更進一步體會趙孟頫為好友周密畫下這幅作品的深厚情誼。

  • 文物取材:

    〈鵲華秋色〉

    • 元 趙孟頫
    • 卷 28.4 x 93.2cm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南宋宗室,後北上大都任官。此畫是元貞元年(1295)他自濟南解職南返後,為友人周密(1232-1298)描繪其祖籍地貌景色之作。畫卷構圖簡潔,在一廣闊水澤坡岸間,右為尖聳的華不注山,左側是渾圓鵲山。畫中坡岸林木,經趙孟頫的筆墨與設色後更具生趣,成一秀麗可人的自然佳景。

古人的日常:十二月令圖

  • 古人的日常

  月令圖是傳統風俗畫的一種,描繪著農曆各月份的日常活動。從畫面觀察,每個月份會有著不同的植物,例如一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五月昌蒲、六月荷花、九月菊花等;而時序不同,人們也有各種活動,例如正月賞花燈、五月賽龍舟、七月乞巧、八月賞月、九月登高、十二月滑冰等。本區以清畫院〈畫十二月月令圖〉為內容,展陳「山水印石」擴增實境互動桌(AR),並透過古今月令翻翻牆,呈現古代與現代之生活美學連結。

  • 山水印石
  • 山水印石

      本展件取材自清畫院〈畫十二月月令圖〉,運用畫中之人物、樹石、屋宇等素材,以擴增實境技術,讓觀眾如同古人作畫構圖般,挪移科技印石,建造出屬於自己的山水世界,並在互動創作後,體會清高宗乾隆對於畫作品鑑及蓋印之嗜好。

  • 文物取材:

    〈畫十二月月令圖〉

    • 清 畫院
    • 軸 318 x 127.4cm

      這是一套十二幅描寫歲時,也就是一年自農曆正月到十二月間,民間各種節令與習俗的風俗畫,畫家沒有落款,也沒有寫上年份,但根據學者研究,可能是清朝乾隆初年,由不同宮廷畫家合作完成。畫面場景豐富,物象描寫細膩,每幅都以西洋透視法繪製庭園景致,構築出有如真實的畫境。這些庭園建築從畫面右下角或左下角,延伸至遠方,三兩成組的人群,穿插其間,從事著各種歲時活動。

      這十二幅畫軸曾經在乾隆皇帝的宮廷裡懸掛,每月一幅,按月更換。觀賞者在欣賞每個月的景致同時,彷彿也參與了畫面中的種種活動。

故宮小書房

  古代的書房又稱作「書齋」、「文房」,在這個空間中,文人可以讀書、寫字、作畫、彈琴、吟詩、品茗等,從事日常生活事務。歡迎進入故宮小書房中,執筆揮灑出獨一無二的創意字畫。

古代的文具迷

  • 古代的文具迷

  古代以「文房」作為書房、書齋的雅稱,它是文人讀書和生活的地方,在這個空間中,文人利用各種精巧的珍玩或擺飾,展現他們的生活趣味和美學品味,這些文房用具與陳列物,通常合稱為「文房清玩」。

  宋初文人蘇易簡所撰寫的《文房四譜》一書,開啟了北宋文房清玩的風尚,文房清玩的種類繁多,主要是與書畫創作有關,例如在當時就有相當多的文人收集及考究「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好比現今的文具愛好者,喜歡收集特殊又有質感的文具用品。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有言「筆墨紙硯精良,人生一樂」,這些對文房用具的喜好與選擇,呈現出宋代物質美學豐富多元的一面。

  • 筆墨行旅 書法影片

      本影片以故宮典藏的米芾〈紫金研帖〉與蔡襄〈澄心堂帖〉為內容,呈現北宋時期人們對於文房用具賞鑑的高度興趣,〈紫金研帖〉紀錄了書法家米芾與蘇東坡之間關於硯台的逸事;蔡襄〈澄心堂帖〉則顯現文人對於用紙的要求。全片以高解析度畫質將文物之細緻表徵完整呈現,並帶入當代文化產業,呈現中國傳統工藝技術之傳承與創新的面向,如緣起於清光緒34年的硯雕藝術之彰化縣二水鄉董坐石硯;推廣手工製紙不遺餘力的南投縣埔里鎮廣興紙寮;台灣唯一手工松煙墨新北市三重區大有製墨;鑽研古籍多年,研製出數種失傳古筆的新北市三重區文山社。

  • 文物取材:

    〈紫金研帖〉

    • 宋 米芾
    • 紙本 冊 28.2 x 39.7cm

      選自〈宋四家墨寶〉冊。〈紫金研帖〉為米芾與蘇軾交遊的珍貴紀錄。1101年蘇軾從海南島返回江南,專程到真州(江蘇儀徵)拜訪米芾。這是兩人久別之後的重逢,米芾拿出心愛的謝安〈八月五日帖〉希望蘇軾題跋,離開時蘇軾還借走了米芾珍愛的文房紫金硯。一個多月後,蘇氏卒於常州,後人準備以此硯石一起陪葬,米芾聞訊希望能夠追回這方名硯。

    釋文:蘇子瞻攜吾紫金研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斂。傳世之物。豈可與清淨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 〈澄心堂帖〉

    • 宋 蔡襄
    • 紙本 冊 24.7 x 27.1cm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以直言敢諫聞名。書法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為「宋四家」。本帖內文,即求製作紙中名品澄心堂紙,此紙源於五代南唐烈祖李昇,命宣城加工製作,澄心堂為李昇任金陵節度使住處名稱,據稱其紙,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選自〈宋四家真蹟〉冊。

    釋文:澄心堂紙一幅。闊狹厚薄堅實皆類此乃佳。工者不願為。又恐不能為之。試與厚直莫得之。見其楮細。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陽日。襄書。

文人的博古雅集

  古代文士習以文會友,席間寄興書畫、絲竹相和,或弈棋品茗、吟詩作賦,「雅集」者最為著名如東晉「蘭亭雅集」、北宋「西園雅集」等亦使今人心有所嚮往。本展區透過「書畫菁華互動桌」,營造雅集聚會時的閒情逸致與生活美學氛圍。

  • 書畫菁華互動桌
  • 書畫菁華互動桌

      本展件薈萃集聚故宮經典書畫作品,包括書法名作〈快雪時晴帖〉、〈書譜〉、〈自敘帖〉、〈祭姪文稿〉;繪畫作品〈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溪山清遠〉、〈秋庭戲嬰〉、〈靜聽松風〉、〈富春山居〉、〈漢宮春曉〉、〈溪山漁隱〉、〈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以高科技投影及觸控面板技術,使觀者能細微觀察書畫細節。

朋友間的交遊往來

  古代文人間的交遊往來,常以詩文唱和、花卉互贈作為情感、精神交流之媒介,本區展陳〈花氣薰人帖〉書法巨幅動畫,呈現宋代書法家黃庭堅(1045-1105)因友人贈花索詩,繼而回贈作品時的創作心境及氛圍;「自敘‧心境」書法虛擬實境(VR)則是取材自唐代狂草書家懷素的〈自敘帖〉,懷素熱衷草書藝術,個性灑脫,受到當時許多書法家、詩人、名士的讚賞,其中也包括書法名家顏真卿,懷素後摘錄部分的讚美詩文,以狂草寫成〈自敘帖〉。

  • 花氣薰人帖-書法巨幅動畫
  • 花氣薰人帖-書法巨幅動畫

      本作品以無接縫投影技術打造巨幅光牆,演繹書作之內涵與文人贈花意象。

  • 文物取材:

    〈花氣薰人帖〉(又名〈七言詩〉)

    • 宋 黃庭堅(1045-1105)
    • 冊 30.7 x 43.2cm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為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元祐2年(1087),黃庭堅寄揚州友人王鞏二詩,前首提及:「王晉卿(詵)數送詩來索和,老嬾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

      後首則是〈花氣薰人帖〉原文,詩中以典故隱喻著自己難於為王詵作詩的窘況。之後,黃庭堅重新書寫了後首詩(約1100年),便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的名作〈花氣薰人帖〉。

      此幅隨手寫來,用筆蒼勁,墨色由濃潤而枯澀,雖是草書結體,但有行書筆意,字字獨立,筆畫起止顯得緩和沉著,雖僅有五行,大小疏密,縱橫參錯,墨色濃枯,變化多端,為精謹的佳作。

    釋文: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 自敘‧心境  書法虛擬實境(VR)
  • 自敘‧心境 書法虛擬實境(VR)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期間,自2020年3月17日起,停止開放接觸性展件,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自敘.心境」為全球首創的書法虛擬實境(VR),內容取材自唐代書法名家懷素的狂草名作〈自敘帖〉,作品中以自然萬物來比擬懷素書法風格,如作品名句「奔蛇走虺勢入座」就是形容書跡有如蛇般游移自如,奔放流暢。

      虛擬實境中書法字倏忽間如同曲折盤繞的龍、蛇,瞬間又轉變為疾風勁雨,而舞者凌波漫舞於飄渺水雲間,以舞蹈詮釋懷素書法的速度及勁力,亦可拿起眼前的虛擬毛筆,親手題寫書法,深度體驗懷素狂草藝術之精髓。

  • 文物取材:

    〈自敘帖〉

    • 唐 懷素
    • 卷 28.3 x 755cm

      僧懷素(活動於8世紀後半),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長沙(一說零陵)人。以草書聞名於鄉里,後北上長安,當代名流紛紛贈詩贊美,大曆丁巳(777)摘錄諸家贈詩及顏真卿序,書成本卷。卷中有的詩句以自然物象和誇飾的辭語,形容懷素草書之美;有的則推崇他繼承張旭的顛狂,追求狂縱奇異之態。全卷用細筆勁毫,筆勢連綿,奇蹤變化,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