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中藏有各個時代的文物、藝術品,其蘊含內容的廣度與深度,經常讓觀眾感到目不暇給、流連忘返。目前人類已知最早的藝術表現,是約3萬6千年前法國肖維岩洞(Grotte Chauvet)的史前壁畫,壁畫描繪多種動物的樣貌以及它們奔馳的狀態,成群的動物圖像有著氣勢磅礡的臨場感,每年都吸引無數的觀眾前往觀賞。遺跡、文物上頭的繪畫痕跡及造型,每一件都有著精彩的故事。這類型的圖像,是事物存在的證明,也是感動了無數人的藝術品。
世界上許多文化中都有吉祥寓意的圖像,人們將圖像應用在畫作或器物上,作為裝飾品布置在家中以求好兆頭、趨吉避凶。這類圖像普遍的在常民居家生活中可見,也能在王公貴族居所中看見較為昂貴精緻的書畫、器具。還有一些圖像,由於過去人們對世界的了解不比今日,加上科學與技術的限制,人們只能以想像、書籍記載甚至口耳相傳來拼湊資訊,以繪製沒有見過的事物。因此,許多有趣奇異的生物被繪存於文物之中;類似的圖文紀錄不勝枚舉,好像牠們真的存在過。
「躍然紙上的生態」展區中,展出有著動植物圖像的相關展件。從宋代馮大有的〈太液荷風〉、清代郎世寧的系列作品、清代的《海錯圖》及《海怪圖記》等文物,都可以觀察到馳騁於畫紙上精彩、絢麗的生態。
繪動藝想-繪畫互動投影
廣袤的海洋蘊藏無限的生命,滋養著世世代代的人們,想知道古人是如何理解這一片海洋和生物嗎? 本展件發想自十八世紀清代畫家聶璜所繪製的《海錯圖》以及另一件作者不詳的《海怪圖紀》,描繪了十八世紀的人們對海洋生物的想像,也呈現當時科學與藝術交流的風貌。
在「繪動藝想-繪畫互動裝置」之中,參觀民眾可抬頭看見自己繪製的想像生物,與《海錯圖》、《海怪圖記》中的生物圖像一同悠游於展場中,大面積的布幔投影,讓觀眾一起參與打造沉浸式展場!
文物取材:
清 聶璜 《海錯圖》
- 縱30.4公分 ,橫 68 公分
- 冊頁 紙本彩墨設色
文物取材:
清 作者不詳 《海怪圖記》
- 縱22公分,橫33公分
- 冊(摺裝‧方幅式) 設色
探索郎世寧之花鳥走獸
- 開發團隊:香港城市大學
由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紹志飛教授研發,觀眾藉由移動牆壁上的電視螢幕,探索兩個郎世寧風格的虛擬景觀。這些全景景觀由兩位香港藝術家創作,虛擬景觀內充滿郎世寧畫作內的花鳥走獸,帶領觀眾探索郎世寧的畫境世界。
機械魚
今天的汽車、飛機、船舶、潛水艇等應該都是人類模仿生物世界的成果。人類企圖模仿甚至再製動物結構,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15世紀達文西所構想的機械鳥類。時至今日,仿生科技(Biomimicry)已經得到長足的發展,人類從科技發展的實證經驗中發現,參考動物法則常常是科技突破的重要指標。
本次特展特別引進台北科技大學研發的「仿生多關節機器魚」,藉由高解析度鯉魚游動影像分析、仿造模擬細部動作。硬體部份包括3D印製魚身,建模灌注矽膠軟尾,以期達到高仿真之體態與外型。期待民眾在觀賞時,能更進一步體會大自然的智慧。
夏荷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代畫家馮大有筆下盛開的荷花池,荷葉田田,有的花開燦然,迎風帶露;有的含苞待放,顧盼生情。池中群鴨悠遊自在,空中彩蝶飛舞,飛燕展翅,活力十足,彷彿即將展開一場盛夏的視覺饗宴。建構虛擬體感的互動空間,呈現夏荷風滿塘、風姿萬千之景象,大地的吐吶隨著您行走觸發魚兒游來、浮萍聚散以及水面波動,同時,生命之風隨著時序日夜交替吹來,散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藉由新媒體技術應用賦予的真實感,讓您以數位的方式感受夏日躍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