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中藏有各個時代的文物、藝術品,其蘊含內容的廣度與深度,經常讓觀眾感到目不暇給、流連忘返。目前人類已知最早的藝術表現,是約3萬6千年前法國肖維岩洞(Grotte Chauvet)的史前壁畫,壁畫描繪多種動物的樣貌以及它們奔馳的狀態,成群的動物圖像有著氣勢磅礡的臨場感,每年都吸引無數的觀眾前往觀賞。遺跡、文物上頭的繪畫痕跡及造型,每一件都有著精彩的故事。這類型的圖像,是事物存在的證明,也是感動了無數人的藝術品。
世界上許多文化中都有吉祥寓意的圖像,人們將圖像應用在畫作或器物上,作為裝飾品布置在家中以求好兆頭、趨吉避凶。這類圖像普遍的在常民居家生活中可見,也能在王公貴族居所中看見較為昂貴精緻的書畫、器具。還有一些圖像,由於過去人們對世界的了解不比今日,加上科學與技術的限制,人們只能以想像、書籍記載甚至口耳相傳來拼湊資訊,以繪製沒有見過的事物。因此,許多有趣奇異的生物被繪存於文物之中;類似的圖文紀錄不勝枚舉,好像牠們真的存在過。
「躍然紙上的生態」展區中,展出有著動植物圖像的相關展件。從宋代馮大有的〈太液荷風〉、清代郎世寧的系列作品、清代的《海錯圖》及《海怪圖記》等文物,都可以觀察到馳騁於畫紙上精彩、絢麗的生態。
繪動藝想-繪畫互動投影
文物取材:
清 聶璜 《海錯圖》
- 縱30.4公分 ,橫 68 公分
- 冊頁 紙本彩墨設色
文物取材:
清 作者不詳 《海怪圖記》
- 縱22公分,橫33公分
- 冊(摺裝‧方幅式) 設色
探索郎世寧之花鳥走獸
文物取材:
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郎世寧畫作
機械魚
夏荷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文物取材:
宋 馮大有 〈太液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