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藏清代典籍檔案、志書圖冊、契約文書亦蘊含內容豐富的臺灣與原住民文獻,係研究近三百年臺灣原住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第一手史料。舉例而言,清代各級官員進呈御覽的奏摺及內府修繕的方志文集即詳細記載了臺灣的風土民情、物產衣食、官治文教、宗教信仰與戰爭動亂情形。輿圖畫冊亦不乏本地自然風土的生動描繪,而民間契據文書更如實反映大陸移民在臺灣進行的土地墾拓及漢原互動景況。本院爰特闢專區,佈陳相關藏品菁華,期盼觀眾能以開闊的胸懷覽照古今,諦思臺灣獨特的歷史文化。
福爾摩沙島圖
- 施特克萊因 繪製 一七一五年
- 飯塚一捐贈
平定臺灣圖
- 清乾隆朝
- 銅版畫
銅版畫源自歐洲,最早由匠師使用雕刻刀直接於金屬器物上鏤刻圖案,後逐漸發展出凹版藝術的銅版畫。清代康雍乾三朝皆曾用兵西北,並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終獲底定,為表彰此一功業,乾隆皇帝下令來華傳教士繪製西征回疆戰圖,後分批送至法國製作銅版畫,至乾隆三十八(1773)告竣,即清廷製作的第一套銅版畫—《平定回疆圖》,爾後則轉由中國宮廷匠師繼續製作各式銅板戰圖。林爽文事件結束後,為彰戰功,乾隆皇帝再著令宮廷畫師繆炳泰、姚文瀚、謝遂……等七人繪製彩圖,並製作一系列銅板圖,共計十二幅。畫中揉合中國傳統畫及西洋繪畫技巧,以全景式構圖訴說主題戰況,並搭配有木版刷印乾隆皇帝御題詩,圖文呼應。本次選展其中六幅,以呈現這場事件的部分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