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藏清代歴史文書珍品,正館103陳列室,2019/08/10-2020/02/16
:::

官修史書

官書係皇帝下令開設史館,委派重要大臣編纂刊行的書籍。官修史書多以內閣大學士或軍機大臣領銜,由翰林院或軍機處官員執筆撰寫。清帝為編修史書所設之單位頗為多元,如編寫《實錄》的實錄館、負責記錄皇帝起居與公務活動的起居注館、纂輯國史的國史館、撰修制度法典的會典館與三通館,又如彙編對外軍事作戰資料的方略館、蒐集皇帝言論的聖訓館等。武英殿是清代官書的出版機構,刻印之書字體工整,用紙考究,外觀裝潢尤為典雅。

清代實錄

《實錄》是繼位新君為記錄前朝皇帝事跡,開設《實錄館》,由內閣負責編撰的一部編年體官書。定稿後抄成漢文、滿文與蒙文三種文本;其裝幀形式分別有小黃綾本、小紅綾本與大紅綾本三種,黃綾本為撰寫時的副本,經進呈御覽批改後分繕成大、小紅綾本。大紅綾本貯皇史宬與奉天大內;小紅陵本則分貯乾清宮與內閣實錄庫。

清代實錄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

清代起居注冊

  1. 黃綾定本

《起居注冊》是記載皇帝言行為主的一部官書,屬日記體裁的一種史料。清代起居注官始設於康熙初年,凡君主御門聽政、臨雍經筵、謁陵巡狩、郊祀廟壇、外藩朝覲及勾決囚犯等,翰林院起居注官員須侍直紀錄,逐日記載,按月成冊,分繕成滿、漢文本兩種,提供我們了解皇帝公務活動的重要官書。

清代起居注冊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

本 紀

  1. 黃綾本

西漢司馬遷採用本紀、世家、志、傳與表的史學體例撰成《史記》一書,成為歷代官方編纂國史相沿範例。本紀,是以編年方式,扼要記載帝王一生重大事跡的史冊。清代因襲我國史學傳統,在翰林院下設國史館,負責編撰國史,一帝一紀,作為後代繼位子孫行事紀綱。

本 紀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

大清會典

  1. 清 允祿等奉敕撰
  2. 清雍正十年武英殿刊本

《會典》是一部由官方設館纂修,紀錄國家行政法規,作為政府機構與職官辦理公務時有所依據的典制專書。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及光緒各朝曾先後設立會典館,負責編修或重修典制法規,成為今天我們所知的清代五部《會典》。隨著歷史發展,條文日趨繁雜,清代編纂《會典》外,乾、嘉年間,續又出現《會典事例》與《會典圖》。《會典》以記述現行典章為主,《事例》具載典章的歷史沿革,《圖》則是結合圖像與解說,具體描述清代典制的外觀。《會典》、《事例》與《圖》,三者相輔而行,是清代一部完整的典制專書。

大清會典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

續三通與清朝三通

自唐代杜佑《通典》、宋代鄭樵《通志》以迄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各書內容以記述歷朝典章制度沿革的重要政書。清代乾隆皇帝以距「三通」問世已年代久遠,遂下令開設三通館,參三通體例,編成「續三通」,紀事止於明末;又以本朝政制為主,另纂「皇朝三通」,成為今人了解清代政制典章的重要官方典籍。

續三通與清朝三通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

清代方略

《方略》,或稱《紀略》,是清代政府採用紀事本末體形式,以重大軍事活動為對象,特開設史館,將戰爭經過以專題形式整理編纂的史籍。編修《方略》始於康熙年間,歷朝相繼,至今保存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的軍事戰爭史料,提供我們了解清代軍事行動、民族關係及社會動亂的歷史軌跡。

清代方略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

清代皇帝聖訓

  1. 大清歷朝皇帝聖訓
  2. 清內府朱絲欄寫本

聖訓,是彙集前朝皇帝生前的訓諭言論,編為一書,使後代子孫恪守祖訓。清代歷朝聖訓,滿文本自太祖自穆宗共十朝,漢文本自太祖至德宗共十一朝。內容涵蓋清代歷朝皇帝對政治、人事、軍事、經濟、邦交、文化與賑恤等政策的見解與指示。

清代皇帝聖訓 (本圖像僅提供文物式樣,非當期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