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百匯聚珍

  明晚期的江南,市場活絡,大眾對古董及奢侈品的需求與日遽增。對鑑賞知識的渴求,也帶動了出版的發展。各類物品的鑑賞書籍,如《陽羨茗壺系》、《方氏墨譜》等等收藏品鑑書籍的出現,成為隨之而來的文化現象。

  王公貴族依照自己的品味訂製器物,附庸風雅的士人追求古代圖錄載錄的三代銅器,市井作坊商舖也推出自家店號的商品。手藝卓絕的匠人,如瓷器名家周丹泉、銀匠朱碧山、玉匠陸子剛,以獨樹一幟的技藝,成為市場競逐的標的。但真品價高難求,且具有辨識能力者少,大量迎合市場需求托古仿作的書畫作品及器物在市場流動,並成為主流,與鑑賞書籍陳述的文人理想有相當差距。

  • 元 卵白釉印花番蓮紋碗

      文震亨曾提到「又有元燒樞府字號亦有可取」。所指得應即是此類卵白釉帶「樞」、「府」款識的作品。

  • 明 嬌黃錐拱獸面紋鼎

      周丹泉是十六世紀末活躍於古董收藏界的仿古高手,傳說有一次他在唐太常(1571年的進士)家看到一件定窯白瓷三足圓鼎,於是跟主人借來觀賞,並仔細抄錄紋樣,而且也如實仿製出一件和原作一模樣的瓷鼎,而且逼真到難以和原作有所區分,以至於讓唐太常愛不釋手而買下作為副本。這件作品同為三足圓鼎造型,底部雖寫「周丹泉造」款識,但因沒有證據可以說明它確實是出自周丹泉之手,故在展覽中,我們把它看成是隨著口耳相傳故事而產出的名家商標。

  • 明 萬曆 嬌黃凸雕九龍方盂

      沿著口沿,有一圈戳印而出的款識。「萬曆年吳為製」幾個字說明這件裝飾九龍圖案的小瓷器出自吳為之手。吳為是至今僅見少數留名在作品上的陶藝家,傳說他擅長修坯,能夠充分控制火候,製作像蛋殼一樣薄可透光的小瓷杯。

  • 明或清 仿宋姜氏鑄銅方爐

      宋代姜娘子鑄造的器物被認為是銅器名品,因而在明代出現了許多為滿足市場需求而製作的仿製品。

  • 元至明 朱碧山款「張騫乘槎」銀槎

    明末著錄,如王世貞《觚不觚錄》紀載朱氏以冶銀出名,其作品與當時不同工種的名匠皆「比常價再倍」。足見市場上對名家作品之追求。

  • 傳宋 馬遠 寒巖積雪圖

    《長物志》將數位「浙派」畫家標為「畫中邪學」,務請讀者排除在購藏之列。鍾禮便是其中之一。這應為此畫偽造馬遠款的重要原因。

  • 萬曆野獲編

    • 明 沈德符撰
    • 清刊巾箱本

      明代文人沈德符於萬曆三十四、三十五年寫成《萬曆野獲編》,書名標誌寫作見聞時間,並有「野之所獲」意味,內容則上自朝章掌故,下至風土民情,是一本範圍廣泛、種類豐富的筆記著作。書中論及關於時人所愛器物、畫作等賞鑑事宜,列入〈玩具〉卷,項目包含書畫、時玩、瓷器、好事家、假骨董、法帖、紙、墨、硯、漆、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