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本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歷史文物菁華,浩瀚豐富,守護人類文化史、藝術史的瑰寶,故宮響應「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特別於園區市定古蹟建築「場本部」,以臺中當地主題特色、園區「生態.Nature.自然共生」核心價值為發想,展陳故宮經典花、馬複製文物,期待透過歷史人文與在地特色之新鏈結,呈現古文物之新風貌。
「場本部」原為馬場場長辦公室,興建於1912年,並於2016年訂定為臺中市市定古蹟。本展館為故宮高仿真複製文物陳列館,精選相關文物,如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畫愛烏罕四駿〉中的阿拉伯馬,正與園區「阿拉伯皇家寶馬」相互呼應,而典藏畫作之百合,亦體現臺中在地花卉典雅之姿。
故宮歷年來亦致力結合人文歷史與科技創新應用,以藝術與科技跨域之多重視野,著重於數位藝術教育之推廣,展覽期間同時於馬術競技場1F規劃建置「故宮花蝶館」,將故宮典藏重要文物,轉化為新媒體藝術,並融合教育推廣面向,打造全新沉浸式美學體驗場域。且為傳遞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理念,以台灣獨傲世界之農產業發展根基為發想,展出故宮人氣最高之〈翠玉白菜〉與〈翠玉小白菜〉,呈現文化之在地性,賦予古文物新的當代精神,使文化藝術走入生活更貼近民眾。
-
清 郎世寧 畫愛烏罕四駿 高仿真複製畫
- 卷 40.7x297.1cm
郎世寧(1688-1766)為義大利人,耶穌會修士,擅長繪畫並通曉建築。二十七歲渡海來華,以精湛的繪畫技藝任職於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宮廷。他將焦點透視法、光影明暗效果等西洋繪畫技巧引入宮中畫院,對中西藝術交流有長足之貢獻。
愛烏罕,即為現今的阿富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冬,愛烏罕的首領派遣使者進貢阿拉伯馬,乾隆皇帝因而在二十八年(1763)正月,於北京西郊的暢春園西廠舉行閱兵大典,之後親作「愛烏罕四駿馬歌」記錄此事,並命郎世寧為這四匹貢馬作畫。
畫上以回、漢、滿、蒙文字標明馬匹的名稱、身高與體長; 從右至左分別為「超洱驄」(灰色有圓斑紋)、「徠遠騮」(赤黑色)、「月出骨騋」(黃白色, 蹄帶紅色)、「凌崑白」(白色, 蹄有紅色),郎世寧以高超的寫生技巧, 細膩地描繪出駿馬各個角度的形象,本幅畫作可與園區「阿拉伯皇家寶馬」相互呼應。 -
清 郎世寧 阿玉錫持矛盪寇圖 高仿真複製畫
- 卷 27.1x104.4cm
郎世寧(1688-1766)是義大利的耶穌會修士,來華後,因為擅長繪畫,而長期在宮廷裡任職,作畫內容包含人物、花鳥、走獸等,融合中西之畫風深受皇室喜愛,並也指導宮廷畫師學習油畫。
本幅畫作描繪的人物為阿玉錫,其為蒙古準噶爾人,後投效於清廷。乾隆二十(1755)僅率領二十餘名蒙古騎士乘夜突襲叛軍陣營,大獲全勝,立下戰功凱旋歸來。乾隆特別命郎世寧為其作畫。
畫中阿玉錫頭戴孔雀翎暖帽,身著箭衣,背掛火槍,腰繫箭囊,左手執韁,右手緊握腋下長矛,雙腿緊夾馬腹,全速前進。唇上蓄小髭,表情專注果敢,英姿煥發。畫家捨去背景,生動寫實呈現主角樣貌及奔馳之馬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