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花蝶館
-
踏花歸去馬蹄香
「踏花歸去馬蹄香」取材自宋徽宗畫院遴選畫家之考題,呈現北宋以詩意為主、意境為尚之花、馬、蝶的隱喻情境。本區以動態投影營造花卉落英繽紛之貌,馬匹穿梭於香徑間,而蝴蝶彷若受馬蹄之花香餘韻吸引著而悄然起舞。
文物取材:
清 唐岱〈松陰撫琴圖〉
清〈鳥譜 粉眼〉之櫻花(地面投影,呼應臺中在地花卉) -
圖成百駿-古畫動漫
本展品以郎世寧〈百駿圖〉為發想,百匹駿馬於草原馳騁奔騰,或玩耍嬉戲,或休憩沐浴,以牧馬之奚官照料馬匹的一天行程作為主軸,感受晝夜流轉及晴雨交替之美。透過多媒體動畫,郎世寧筆下千姿百態的馬匹更顯生動活潑。
展品以無接縫融接技術將投影機組成仿書畫手卷之長形螢幕光牆,讓觀眾體驗古代長卷獨特之意境與觀賞方式。
文物取材:清 郎世寧〈百駿圖〉 -
擊鞠(打馬球)大賽
本件互動裝置取材於清丁觀鵬〈畫唐明皇擊鞠圖〉,畫中所繪之擊鞠即為古代的馬球運動,流行於唐代,打球的人騎在馬上,用球杖擊一枚皮製實心球,規則近似今日的曲棍球。本作品從〈畫唐明皇擊鞠圖〉的白描畫風連結至當代漫畫式風格與詼諧幽默的對話,運用體感互動方式,引領觀眾體驗古之馬球活動,正應和了展館所在之馬術競技場域。
文物取材:清 丁觀鵬 〈畫唐明皇擊鞠圖〉 -
時空馬廄
古代畫家善用毛筆、紙、絹畫出栩栩如生之走獸,尤其特別喜愛描繪駿馬氣宇軒昂的姿態,而約莫自十六世紀起,東西方文化交流頻繁,文化藝術呈現了中西合璧之新視野,傳統與創新交織出畫史上輝煌的成就,本區以故宮典藏的韓幹〈牧馬圖〉與郎世寧〈十駿圖 雪點鵰〉這兩件作品為例,呈現古代傳統繪畫之卓越及中西繪畫技法融合之創新。
傳 唐 韓幹〈牧馬圖〉
本幅畫一位牧馬的奚官騎著白馬,手牽一匹黑馬,並列而行。從造形上來看,唐代畫馬,在寫生的原則外,還會加入理想的創意,馬的頸部被誇大了,四隻腳也顯得又細又長,描繪了馬匹雄健肥壯特徵。馬匹以線條勾勒後,再以墨色層層渲染,呈現馬匹之壯碩及體積感。
-
清 郎世寧〈十駿圖 雪點鵰〉
此匹馬是蒙古科爾沁郡王進貢給乾隆皇帝的駿馬,因其急馳如風的速度及身上數處的白毛如同雪地裡的雕,故命名為雪點鵰。圖上從右到左並有漢、滿、蒙文標明馬的身長、高度、及進貢者。
畫家郎世寧(1688-1766)為義大利人,於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擔任宮廷畫師,他運用西洋油畫技法,如焦點透視法、色調明暗深淺變化等,真實生動地表現出馬的體積感,並表現出皮毛的光澤與質感,將馬的腿部肌肉及皮下凸起的筋骨、血脈表露無遺,形象逼真。 -
百駿變
本裝置以數位投影動畫呈現郎世寧〈百駿圖〉中毛色各異之百匹駿馬,以立體光雕技術,投映至實物大小的白馬雕塑之上,呈現畫中馬匹千變萬化的色澤。
本區並藉由黑色鏡面牆壁投射出人與馬共同悠遊穿梭於森林之樣貌,呈現人、馬、自然均和諧共生之理想。
概念及設計:邵志飛
動畫及立體光雕:Adam Zeke
製作: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文物取材:清 郎世寧〈百駿圖〉 -
花現玉白菜
為傳遞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理念,以台灣獨傲世界之農產業發展根基為發想,將生活中大眾所熟知之農產食材「白菜」作為主題,展出故宮人氣最高之〈翠玉白菜〉與〈翠玉小白菜〉,呈現文化之在地性,賦予古文物新的當代精神,使文化藝術走入生活,更貼近民眾。
清 翠玉白菜
- 長18.7cm 寬9.1cm 厚5.07cm
本幅畫一位牧馬的奚官騎著白馬,手牽一匹黑馬,並列而行。從造形上來看,唐代畫馬,在寫生的原則外,還會加入理想的創意,馬的頸部被誇大了,四隻腳也顯得又細又長,描繪了馬匹雄健肥壯特徵。馬匹以線條勾勒後,再以墨色層層渲染,呈現馬匹之壯碩及體積感。
-
清 翠玉小白菜
- 長8.9cm 寬8.9cm
本件作品以翠綠色玉製作而成,夾帶白斑,以陰刻的線條雕琢葉脈,栩栩如生地呈現菜葉柔軟的質感,梗部並雕有一隻螳螂,巧妙地呈現自然萬物共生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