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畫.讀畫-歷代名蹟選萃,展出時間 2017年7月1日至2017年9月25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210
看畫.讀畫-歷代名蹟選萃,展出時間 2017年7月1日至2017年9月25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210
:::

展覽概述

中國繪畫的發展就如一部精彩的交響樂章,藉著人物、花鳥、山水等畫科中的典範風格,組成幾項重要主題,並在歷史脈絡中加以變奏。

人物畫的典範在六朝至唐代(222-907)間,經由顧愷之與吳道子等人逐步奠定。山水畫典範的成形約五代(907-960)之時,而且寓含著地理區域特質。例如荊浩、關仝畫出北方山水風貌,而董源、巨然則有江南水鄉山水的特色。在花卉翎毛畫方面,四川的黃筌與江南的徐熙也形成兩個不同的典範。

宋代(960-1279)山水畫中的范寬、郭熙、李唐都在既有的典範基礎上推陳出新,成為新的典範。宮廷畫院在宋代藝術帝王的倡導下,發展出空前盛況。當時的畫家講究對自然的觀察,並添加「詩意」以增強繪畫的內涵與意境。對實物的興趣促成了建築、船車等以器械結構為主的繪畫類型,使其在十一世紀後躍上繪畫的舞台。詩意的強調,則於南宋時期發展出書法、詩文、繪畫三者互相搭配的冊頁精品。另外宋代文人也將藝術的表現概念擴展到「形似」以外的範疇,文人畫開始成為一種新的風格。

元代(1279-1368)的文人畫則由趙孟頫、元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等人以復古為標的,並因復古而有更為多元的風格表現。這些風格逐漸成為繪畫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典型,在明清以後仍維持著持續的影響力。

明代(1368-1644)以後,不同地區的風格特色,成為藝術發展脈絡中的重要環節。蘇州的「吳派」從元四大家演化出優雅的文人風格,以浙閩畫家為主的「浙派」則自宮廷繪畫中發展,將南宋的典範變成粗放的水墨。松江的董其昌與稍後的王時敏、王鑑、王翬和王原祁等人又接著在對古代典範的「集大成」中,以筆墨再造自然,形成影響深遠的「正統派」。

清代(1644-1911)帝王在推崇「正統派」作風之餘,也包容歐洲傳教士所帶來的西洋畫法,立體與透視成為對古老典範的新詮釋。宮廷之外的揚州則有標榜著「怪、奇」的一批畫家在高度商業化的市場中活躍。他們的筆墨與形象針對「非正統」的典範而發,而自己也成為後世追求變革的典範依據。

展件介紹


古人的運動會

別以為古人只能吟詩寫字,優雅的文化世界之外,古人也有運動會。正值台北市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之際,本院特於書畫收藏中選出與古代競技主題相關作品,分別有馬術、足球、競舟、滑冰、投壺、馬球等,藉由畫作認識古人如何進行運動與競技。


展件清單

朝代
作者
品名
形式
本幅尺寸(cm)
備註
王維
江干雪意圖
24.8x162.8
五代
關仝
秋山晚翠
140.5 x 57.3
緙絲花鳥
133.8x61.7
緙絲八哥桃花
25x27.8
李嵩
畫羅漢
104x49.5
李唐
雪江圖
102x47.3
梁楷
芙蓉水鳥
25.1x25.1
劉松年
補衲圖
141.9x59.8
馬遠
梅竹山雉
24.1x25.2
沈子蕃
緙絲秋山詩意
86.8x38.3
衛昇
寫生紫薇
23.8x25.3
許迪
野蔬草蟲
25.8x26.9
趙令穰
橙黃橘綠
24.2x24.9
朱克柔
緙絲鶺鴒
29.7x24.8
緙絲桃花畫眉
23.1x22.6
花間行龍
22.5x31.3
元人
畫獵騎圖
39.4x60.1
倪瓚
容膝齋圖
74.7 x 35.5
王淵
寫生
88.3x45.3
明人
畫七星古檜圖
79.2x41
呂紀
雪景翎毛
169.6x90.5
文徵明
倣趙伯驌後赤壁圖
31.5x541.6
御製詩緙絲白蘋紅蓼
40x67.4
清人
畫十二月月令圖八月
175x97
院本漢宮春曉圖
37.2x596.8
丁觀鵬
畫無量壽佛
121.3x63.1
王翬
臨關仝山水
72.2x35.6
王翬
臨王維山陰霽雪圖
21.5x273.7
王原祁
仿李唐春樹萬年
106.1x53.3
古人的運動會
五代
趙喦
八達春遊圖
161.9x102
8/15-9/25展出
張敦禮
閒庭蹴踘
28.2x29.7
7/1-8/14展出
吳廷暉
龍舟奪標
124.1x65.6
清人
畫十二月月令圖十一月
175x97
丁觀鵬
畫唐明皇擊鞠圖
35.6x251.9
沈源
畫御製冰嬉賦
196x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