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域漫遊 - 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展出時間 2016年4月26日至2016年8月25日

地點 香港九龍達之路香港城市大學學術樓(三)

贊助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香港城市大學

:::

透視孔雀開屏圖

  1. 概念及設計: N7 設計團隊
  2. 文物取材:郎世寧《畫孔雀開屏》

本裝置把郎世寧畫作裏兩隻孔雀的圖像元素分成不同層次,再逐一印製在一連串面板上。裝置從空間和光學上重新演繹畫作,展現郎氏畫作的精妙之處:將西方立體透視法與中國國畫元素融為一體。

透視孔雀開屏圖

三百年回望郎世寧•八千里路雲和月

  1. 藝術創作:陸蓉之、資策會團隊

本展品讓觀眾透過觸控屏幕及手持裝置,回顧郎世寧300年前來華的歷程。觀眾可選擇從屏幕觀看錄像,或下載至手機上觀看。錄像內容包括介紹郎世寧的出生地米蘭;他遊歷過的城市如熱那亞和科英布拉城;他從里斯本遠渡重洋到中國北京的旅程; 以及他參與設計之圓明園西洋樓遺址等。

藝術創作:陸蓉之、資策會團隊

互動書畫合璧摺扇

  1. 概念及設計:邵志飛
  2. 技術應用:陸冠熊
  3. 文物取材:郎世寧、張若靄《書畫合璧竹骨摺扇》

摺扇的立體電腦圖像在屏幕上顯示。觀眾轉動屏幕前基座上的旋鈕,就能控制虛擬摺扇的開合。

互動書畫合璧摺扇

清 郎世寧、張若靄
書畫合璧竹骨摺扇

  1. 摺扇 紙本設色
  2. 縱 : 28公分

本幅為院藏唯一的郎世寧畫扇,繪於墨箋,用色鮮麗,作花石草蟲微觀之景。螽斯踞石,蜜蜂於蒲公英上採蜜。花朵與花莖以高光表現光源方向,昆蟲之軀體量感則以細膩的色澤呈現。螽斯之絨毛、觸鬚、及其於石上形成的陰影等,皆依稀可辨。另一面為張若靄書〈唐人月儀帖〉「二、三月」,似呼應畫中季節。此幅或為郎氏早期所作,寫實描繪三度空間裡的物象特徵,為傳統草蟲畫賦予新意。摺扇發軔於東亞,此扇由西洋 人所畫,更顯特別。

書畫合璧竹骨摺扇

從郎世寧草圖看百駿圖

  1. 概念及設計:Sarah Kenderdine、Jeffrey Shaw
  2. 技術應用:陳建業、Huib Nelissen
  3. 文物取材:郎世寧《百駿圖》(故宮院藏)、《百駿圖稿本》(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1991.134)

觀眾可透過這個互動擴增實境裝置,把郎世寧繪製的《百駿圖》草圖與最後成品直接比對。草圖按實物比例展示,觀眾手持平板電腦在草圖前移動,即可看到兩圖交疊位置的成品版本。無論把平板電腦放在草圖前任何位置,屏幕上看到的相應位置的成品均會與草圖精確對應。

從郎世寧草圖看百駿圖 從郎世寧草圖看百駿圖

清 郎世寧
百駿圖稿本

  1. 卷 紙本水墨
  2. 縱:94公分 橫:789.3公分
  3.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1991.134

此卷紙本尺幅與〈百駿圖〉十分接近,兩件長卷所畫物象與構圖大致相仿,惟局部細節略有差異。本畫卷全幅以墨筆繪成,被推測此為繪製〈百駿圖〉的畫樣稿本。畫中墨筆線條並不一致,大略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描繪山石植物的用筆,墨色較深黑,線條具有粗細變化;另一是勾勒百匹駿馬的線條,墨色略顯淡灰,線條似乎更細於前者,也較無粗細劇烈變化。單從線條特色,雖然難以判斷實際的畫筆工具為何,但似乎與傳統中國毛筆所畫出線條略顯不同。換言之,這些線條並未顯示中國傳統用筆的書法線條特質。此外,在部分馬匹的線條之下,尚得見有淺淡如碳筆的底稿痕跡,更是深入掌握此畫稿特性之重要依據。整體看來,兩個畫卷對於一百匹駿馬的姿態與位置安排等幾近相同,僅有數處被除去及重畫。兩圖的松樹和山石土坡,則相對有較多差異。

百駿圖稿本 百駿圖稿本 百駿圖稿本

清 郎世寧
百駿圖

  1. 卷 絹本設色畫
  2. 縱:94.5公分 橫:776.2公分

此卷繪於雍正六年(1728),於一橫幅山水景致中描繪百匹姿態各異的駿馬,呈現出壯闊的牧放場面。畫中山水景觀的地平線都維持在畫卷三分之二高度位置處,為一橫向連續而完整的地面空間,其縱深藉不同大小比例的植物加以暗示平遠空間效果。畫中技法與傳統中國畫法不同,常以深染明暗區分色塊以營造立體感,著意表現光影效果。對於馬匹,雖有線條勾勒其輪廓,但更多以色塊形塑立體。郎世寧有意地控制物象陰影,使其能形塑物象外在實體,卻不營造畫中劇烈光影作用。此卷可說是他積極整合兩種不同畫風的折衷成果。

百駿圖

圖成百駿:新媒體百駿圖動畫
(片長約3分49秒)

  1. 藝術創作:故宮團隊、太極影音
  2. 文物取材:郎世寧《百駿圖》

《百駿圖》為郎世寧以「駿馬牧場」為主題創作的畫卷,畫中馬匹形象逼肖,具有光影量感與精緻筆觸,展現細膩的寫實畫風。

本片以忠於原畫為製作原則,採用新穎高規格動畫技術,呈現畫中馬匹或嬉戲相鬥,或遊憩臥立,或策馬奔馳,或涉水渡河的百變姿態,駿馬英姿宛若活躍眼前。

圖成百駿:新媒體百駿圖動畫 圖成百駿:新媒體百駿圖動畫 圖成百駿:新媒體百駿圖動畫 圖成百駿:新媒體百駿圖動畫

百駿圖互動卷軸

  1. 概念及設計:邵志飛
  2. 技術應用:陸冠熊
  3. 文物取材:郎世寧《百駿圖》

全景卷軸畫的觀賞方式,是把畫作放在桌上,緩緩攤開,慢慢品鑑作品的圖像敍事。這個互動裝置重塑了卷軸畫的觀賞過程,觀眾只要轉動裝置上的手柄,便可在安裝在桌子上的視像屏幕上欣賞實物原大、長逾七米的電子版《百駿圖》。

百駿圖互動卷軸

百駿圖畫室

  1. 概念:邵志飛
  2. 技術應用:陸冠熊
  3. 文物取材:郎世寧《 百駿圖 》

郎世寧《百駿圖》在四個顯示屏上展示出來。每個屏幕前均設一基座,上有觸控屏幕,觀眾可使用數碼畫筆在上面繪畫填色。卷軸上的馬匹最初大多呈白色,觀眾可從中選擇一匹,移到觸控屏幕上,然後用數碼畫筆着色。着色後,可把馬傳回顯示屏,牠會呈現在卷軸一段時間後才變回白色。這過程將在展覽期間不斷重複。觀眾得以發揮創意,通過替卷軸上的馬匹着色,參與郎氏的藝術創作。

百駿圖畫室

百花綺園:仙萼長春新媒體藝術裝置

  1. 藝術創作:故宮團隊、王世偉
  2. 展覽設計:邵志飛
  3. 文物取材: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 》

裝置由四齣取材自郎世寧《畫仙萼長春》的動畫組成。動畫投映在四個以正方形排列的大屏幕上。觀眾身處其中,就被影像包圍。四齣動畫拼接串連,讓觀眾一如步入百花齊放的虛擬花園裏。

百花綺園:仙萼長春新媒體藝術裝置

虛擬畫瓶花

  1. 創作概念:邵志飛
  2. 技術應用:陳建業
  3. 文物取材:郎世寧《 聚瑞圖 》、《 畫瓶花 》

這項互動擴增實境裝置,呈現郎世寧《畫瓶花》的虛擬立體模型。觀眾手持平板電腦,可看到瓶中花如全息影像般,出現在兩個實體基座上。兩個基座上各有一個QR碼,手機應用程式利用這些QR碼作位置參考,讓觀眾可環繞基座走動,從不同角度欣賞虛擬瓶中花。觀眾更可購買QR碼圖案,下載應用程式後,便可隨時隨地欣賞這擴增實境作品。

虛擬畫瓶花

另類棋盤遊戲

  1. 概念及設計:邵志飛
  2. 技術應用:陸冠熊
  3. 文物取材:郎世寧《四季花卉棋盤》

作品把郎世寧畫的棋盤化為立體電腦圖像投射在一個矮桌上。觀眾按動基座上的十六個按鈕,即可翻動虛擬棋盤上的十六個部分,從而觀賞郎氏畫作與棋盤的不同組合。

另類棋盤遊戲

清 郎世寧
四季花卉棋盤

  1. 木胎棋盤 絹本設色
  2. 縱 : 25.9公分 橫 : 25.6公分

本幅為貼在棋盤背面的絹畫,作水際繁花,梅、菊、荷、鳶尾、海棠、牡丹、桔梗、秋海棠等,花期各異,卻盡皆綻放,枝頭有雙鳥對鳴。棋盤可折疊,每小幅皆能自成一獨立畫面,足見匠心。右上角梁詩正(1697-1763)題句:「四序繁英一局中」、「筆端疑有迴紋樣」,頗合棋盤畫意。存世郎氏作品少有如是小者。此幅以斷續之筆繪坡石,並畫出荷莖到影,應屬早期畫風。然落款為屬「臣」字,可見其服務對象並不限於皇帝,且種類多樣。

四季花卉棋盤 四季花卉棋盤 四季花卉棋盤 四季花卉棋盤 四季花卉棋盤 四季花卉棋盤 四季花卉棋盤 四季花卉棋盤 四季花卉棋盤

探索郎世寧世界之花鳥走獸

  1. 創作概念:邵志飛 (Linear Navigator 1999)
  2. 插畫:陳瑞瑩、張惠文
  3. 技術應用:陸冠熊
  4. 工程 : Huib Nelissen
  5. 文物取材: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郎世寧畫作

觀眾沿着軌道,左右移動牆壁上的液晶顯示屏,探索兩個郎世寧風格的虛擬景觀。這些全景景觀充滿郎世寧畫作內的花鳥走獸。當液晶顯示屏在全景景觀上某處停下,相關的畫作圖像及名稱便會顯示出來。

探索郎世寧世界之花鳥走獸

加配音效的銅版畫

  1. 概念及設計:邵志飛、N7 設計團隊
  2. 文物取材:郎世寧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的《格登山斫營圖》及《黑水圍解圖》

這個裝置創建了一個沉浸式建築及聲效場景,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充分表現了郎世寧兩幅銅版畫作品的戲劇張力。

加配音效的銅版畫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
〈格登山斫營圖〉

  1. 郎世寧起稿
  2. 柯升主持
  3. 勒霸雕刻
  4. 乾隆三十四年巴黎蝕刻銅版正式本
  5. 縱:58公分 橫:95公分

本圖描繪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間,降附清廷的阿玉錫(Ayūsi)夜率精騎二十二人,成功突襲準噶爾部達瓦齊(?-1759)格登山大營的情形。

全圖由郎世寧起稿,畫中阿玉錫身騎黑馬,手執長矛,刺向敵軍胸前。

乾隆三十年(1775)送往法國巴黎蝕刻銅板,由銅版畫家柯升(1715-1790)主持,並由巴黎著名工匠勒霸(1707-1783)負責鋟刻。

乾隆三十四年(1779),此銅版畫製作完成,次年九、十月間,由法國東印度公司運抵中國。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格登山斫營圖〉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
〈黑水圍解圖〉

  1. 郎世寧起稿
  2. 柯升主持
  3. 勒霸雕刻
  4. 乾隆三十六年巴黎蝕刻銅版正式本
  5. 縱:58公分 橫:95公分

黑水,蒙古語作「喀喇烏蘇」,位於新疆葉爾羌河上游。此圖描繪乾隆二十四年(1759),兆惠(1708-1764)在葉爾羌城外受困,後於援軍抵達後突圍的過程。圖左為清軍防禦工事,圖正中舉臂執鞭的兆惠,鎧甲英姿,堅忍沉著,指揮若定。圖右描繪清軍調集大兵解圍,各路並進,追殺回部的慘烈場面。本戰圖經送法國巴黎雕刻銅版,由名匠勒霸操刀鐫製,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完成。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黑水圍解圖〉

國寶神獸闖天關動畫
(片長約27分鐘)

  1. 創作意念:故宮團隊、劉育樹
  2. 動畫製作:兔將影業、金奇映画

郎世寧畫中群獸活現眼前,在此套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製作的首部4K動畫中擔綱演出。郎世寧畫中的大猊(十駿犬-蒼猊犬)、茹姐(十駿犬-茹黃豹)、仙尨(畫花底仙尨)、狐猴(畫交阯果然)與小麅(畫瑞麅)展開一段驚險刺激的冒險旅程。主角們集結十駿犬力量,衝破難關,同時學習團結合作的重要性與郎世寧中西合璧的繪畫精神。此片結合臺灣優秀的動畫團隊,以4K高畫質完美呈現郎世寧畫作之美。

國寶神獸闖天關動畫

銅版記功:郎世寧與乾隆得勝圖銅版畫紀錄片
(片長約35分鐘)

  1. 創作意念:故宮團隊、聯合互動
  2. 文物取材: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

本片再現十八世紀中西藝術合作打造〈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銅版畫的故事。 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團隊考據史實,走訪海外還原始史事。攝製團隊遠赴歐洲取景,拍攝現存於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銅版畫及德國民族學博物館的銅版,並至銅版印刷工坊探究銅版印刷術。

銅版記功:郎世寧與乾隆得勝圖銅版畫紀錄片

郎世寧紀錄片
(片長約26分鐘)

  1. 本片由臺北光啟社提供

一位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如何成為中國三朝皇帝的宮廷畫師?郎世寧的故事是東方與西方在藝術文化上激起火花的重要見證,為中國的藝術帶來深遠影響。本片從現代的視角出發,再現郎世寧一生的經歷,試圖探尋這位耶穌會傳教士的內心世界,並窺探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交流的過程。

郎世寧紀錄片

流動應用程式:再現郎世寧

  1. In Google Play Store
  2. In App Store

國立故宮博物院、香港城市大學及資策會共同精心打造展覽流動應用程式,結合iBeacon、4G/LTE行動網絡等技術,讓觀眾透過個人行動裝置,接收導覽推播解說、影片觀賞,並與現場裝置即時互動,享受全感官的豐富體驗。

流動應用程式:再現郎世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