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域漫遊 - 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展出時間 2016年4月26日至2016年8月25日

地點 香港九龍達之路香港城市大學學術樓(三)

贊助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香港城市大學

:::

康熙年間(1662-1722)

(傳)郎世寧

多俾亞與大天使拉斐爾

  1. 油畫 設色
  2. 縱:272.5公分 橫:181.5公分
  3. 義大利熱那亞馬丁尼茲養老院藏

本幅題材出自天主教《舊約》〈多俾亞傳〉。多俾亞受其父之託遠遊收款,家中小狗隨行。因路途險阻,上帝命大天使拉斐爾化身為人相伴。賴其相助,多俾亞捕獲巨魚,並取魚之心、肝、膽,用以驅魔並治癒多俾亞父親的眼盲。畫中強烈的光線象徵神的榮光,天使手指前方,引領去路。多俾亞沐浴在恩典裡,正在挖取魚的內臟。狗、魚、水、與毛髮的光澤等,皆可見於郎氏來華後的作品。然圖中戲劇性的光源及伴隨而生的大片陰影,則相當罕見。

雍正年間(1723-1735)

清 郎世寧

聚瑞圖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73公分 橫:86.1公分

此軸描繪一青瓷瓶中插有並蒂蓮花、禾榖等祥瑞植物,是宋元以來象徵聖人治世的畫題。畫幅款題以清宮印刷用「宋字」書體寫成,雍正元年(1723),為郎世寧最早紀年作品。畫中視點設於三分之二幅水平位置,讓觀者得以看到瓷瓶口內側,又以白色顏料畫出高光,增強了瓷瓶的立體效果。針對植物,郎世寧更擅長運用色塊表現物象立體凹凸以及明暗光影。整體敷彩微妙精緻,為物象添上有如自體內在發光般的質感,是郎世寧透過中國母題駕馭西法的絕佳呈現。畫中瓷瓶與故宮院藏雍正仿汝釉青瓷弦紋瓶體制相近。

清 郎世寧

畫瓶花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13.4公分 橫:59.5公分

此畫軸原無紀年,款題「臣郎世寧恭畫」與〈聚瑞圖〉書風相同。據清宮檔案,雍正五年(1727)三月郎世寧曾到圓明園畫並蒂牡丹,應即是此軸。牡丹花瓣藉淡紅色線勾畫輪廓,再以色塊呈現花瓣立體質面,又有粉白色顏料處理花瓣,形成隱約的光澤效果。牡丹枝葉也有陰影效果,一再指向郎世寧援用西法的新風貌。畫中瓷瓶造型獨特,近似院藏明宣德青花牽牛花折方瓶。郎世寧對此瓷瓶釉色有其獨特詮釋,細膩地減低藍色彩度,用以強調釉層光澤,再以白色線條增強局部反光,充分顯示畫家主導光影表現的積極態度。

清 郎世寧

畫花底仙尨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23.2公分 橫:61.9公分

畫面描繪紅褐色小狗在桃花盛開的庭園景緻。桃花枝葉出自一嶙峋老樹,其根部錯節深紮,一二細枝從根部抽出,含苞桃花更凸顯老樹生機。後方的高大湖石,奇詭造 型亦與老樹呼應。畫中小狗姿態講究、模樣可愛,靜止中有細微動感,像被另外的事 物吸引,正停下回首張望。郎世寧以精緻翔實的手法描繪動物,既有立體效果又兼及毛色光澤。如實的外在形貌與細膩的內在神態,此後成為其動物畫要件。本幅原無年款,據清宮檔案,雍正五年(1727)二月郎世寧曾修改一件「者爾得」(滿文意指棗紅 色)小狗畫作,或即是此軸。

清 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33.3公分 橫:27.8公分

本冊共十六開內容分別描繪牡丹、桃花、芍藥、海棠玉蘭、虞美人、蝴蝶花、黃刺玫牡 丹、石竹、櫻桃、罌粟、紫白丁香、百合花牡丹、翠竹牽牛、荷花慈姑花、豆花稷穗、雞冠花、菊花等,其中有八開還畫有鳥禽,整冊內容與《石渠寶笈三編》著錄之〈郎世寧 畫花卉冊〉一致,對幅皆是空白,而最末一開有宋體書款「臣郎世寧恭畫」,依據畫風特色推測是郎世寧雍正時期的花鳥佳作。全冊不僅設色精緻,構圖手法也見新意。特別能於鳥禽形體姿態上有超乎傳統的表現,是西法透視手法的精采成果。畫中花鳥多處能夠顯示光影明暗,透過白色顏料提點高光的技巧也常見運用。整冊畫風都一再 顯示其與郎世寧雍正前期畫風有關。

清 郎世寧

八駿圖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39.3公分 橫:80.2公分

草坡上兩名牧者與八匹毛色各異的良馬和睦相處,郎世寧運用西畫明暗與焦點透視法,展現肥瘦不一的馬匹,其姿態體貌與〈百駿圖〉長卷相似。背景表現雲氣光影之變化,人足與馬蹄皆繪有陰影,細節逼真生動,展現出精湛的繪畫技藝。乾隆皇帝以周穆王騎八駿佚遊典故為鑒,勉勵自己,勤政始能持盈保泰,頗有礪志用意。右下角「臣郎世寧恭畫」宋體字簽名,結構方正勻稱,多見於雍正年間(1723-1735)作品。此軸作於來華初期,為郎氏一手所繪。

清 郎世寧

萬壽長春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17.4公分 橫:56.3公分

畫軸描繪一處園苑坡石,後有月季花叢,前有粉色石竹、藍色洋菊,及數朵靈芝倚地生出。這些植物乍看仍有光影講究,亦重於色塊構成質面效果。但是土坡石塊則已近於中國傳統畫法。此軸地面土石等,與〈畫花底仙尨〉地面畫法不同,郎世寧原以褐色系短線條來描繪地面的特殊表現,在此已改為較長墨線條以及墨染、墨點的方式構成土坡,石塊更直接以傳統皴筆與墨點完成。依據檔案資料,雍正七年(1729)以後郎世寧常與其他中國畫家分工作畫,例如山水畫家唐岱。此軸或為此類合作成果。

清 郎世寧

畫山水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43.2公分 橫:89.1公分

層巒疊翠山間,山嵐雲煙縈繞,村舍、涼亭、小橋掩映。郎世寧融入皴擦鉤勒法與類似素描的點法,呈現物象不同的質感。樹葉有乾濕濃淡細膩變化,設色明淨細秀。隱約可見的煙嵐,益增畫面深遠的空間感。

郎氏對傳統文人畫也有涉獵,學習對象是宮廷畫家唐岱(1673-1752以後),唐岱曾師 從王原祁(1642-1715)。畫面山頭造型,雜樹布置、皴法、苔點,都可看見學習唐岱筆 法,兩人曾多次奉旨合作,此種關係確立清初畫壇「正統」風格一脈相承 。

乾隆年間(1735-1796)

清 郎世寧

畫十駿圖雪點鵰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238.2公分 橫:270.6公分

此匹駿馬為蒙古科爾沁郡王諾們額爾龢圖(1672-1750),於乾隆八年(1743)所進貢。科爾沁部最早歸附清廷,與清皇室政治聯姻,彼此關係密切。蒙古王公赴京朝貢,郎世寧奉命為外藩所進良馬繪圖寫生,藉以宣揚大清盛名。

相異於傳統以白描線條來塑造外貌輪廓,郎氏以細筆墨線,逐層敷色,細膩表現皮毛光澤與質感,並將良駒腿部肌肉及皮下凸起的筋骨、血脈表露無遺 。

清 郎世寧

畫玉花鷹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43.8公分 橫:78.1公分

八分書「玉花」指的是潔白如玉的蒼鷹,全身純白極為罕見。目、腳趾黃色,爪黑色。嘴黑基部沾藍,上喙邊端呈弧形,利於撕裂獵物吞食。郎世寧多次奉命為貢鷹作紀錄,此軸朱色橫杆上立白鷹,鷹腳以皮帶栓住。木杆上披有錦袱,掛簾則以繩穿綁於銅環固定。

達爾馬達都為內蒙古科爾沁部人,娶皇二子允礽長女,雍正皇帝繼位後,升為和碩額駙。乾隆十五年(1750),賜貝子品級。由款識科爾沁「貝子」,得知應是此年之後所題。

清 郎世寧

畫白海青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78.2公分 橫:119公分

乾隆二十九年(1764),新疆回部霍罕汗額爾德尼進貢白海青,郎氏奉命繪圖,乾隆皇帝作有〈白海青歌〉,以紀其實。海東青為鷹品之最貴者,純白為上。畫中白鷹目光炯炯,桀驁不馴,振翅欲起。利喙彎曲,鉤爪鋒利。郎世寧以細膩寫實的筆法,處理羽毛質感與光澤。背景老松彎曲盤繞,圓形松針鋪陳於畫面,根據同年《造辦處.如意館》記錄,得知是由方琮(約活動於1751-1778)補繪。方琮從學於張宗蒼(1686-1756),為乾隆朝任職較長的宮廷畫家。

清 郎世寧

畫白鷹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79.9公分 橫:99.2公分

宮中豢養馴鷹立於架上,羽色純白,頭背、翅膀綴有灰褐橫斑。朱桿上加墊軟皮,讓鷹攀抓而不傷爪。披掛簾子與錦袱,以避免套在鷹爪的軟繩繞懸架子。圖中鷹架十分講究,但非出自郎世寧之手。據同年正月造辦處檔案顯示,宮廷畫家姚文瀚(約活動於1742-1789)曾參與畫鷹架、簾子、錦袱

乾隆三十年(1765)蒙古喀爾喀貝勒阿約爾進貢白鷹,此軸為院藏郎氏署款最晚的作品,創作之時,郎氏七十七歲。隔年(1766),郎世寧病逝於北京。

清 郎世寧

畫開泰圖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228.5公分 橫:138.3公分

乾隆皇帝題名「開泰圖」,「三羊」諧音「三陽」,以「三陽開泰」作為歲首祝頌之辭,傳達天下太平的美好祝願。背景湖石、翠竹與白梅,用筆自由,應是其他宮廷畫家補襯。另據畫上題識得知此圖作於乾隆十一年(1746),當時郎世寧五十八歲。

母羊毛長捲曲,仔羊跪臥吮乳,另一隻低頭覓食。綿羊生性溫順,跟隨牧人引領,《聖經》經常以牠象徵信徒謙卑順從。郎世寧技巧運用此類西洋宗教主題,作品傳達出深 厚的情感與信仰。

清 郎世寧

畫十駿犬茹黃豹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247.5公分 橫:163.7公分

郎世寧於乾隆十二年(1747)奉命作十駿大狗十張,或即院藏〈十駿犬〉十軸。是乃為特定犬隻繪製肖像,畫上依序以漢、滿、蒙三種文字題寫犬名與進呈者。犬隻描摹精謹,布景則較為寫意,應是由郎氏畫犬,其他畫家繪景的合筆之作。此軸所繪「茹黃豹」,由侍郎三和(?-1773)所進,作回首之姿,凝望梧桐樹上喧噪的喜鵲,旁有榴花、菊花點綴。其目光藹然,皮毛悅澤,宛然如生。「茹黃」為古良犬名,此處語帶雙關,亦狀犬之毛色。

清 郎世寧

畫十駿犬驀空鵲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247.2公分 橫:164公分

本幅繪十駿犬之「驀空鵲」,由和碩康親王巴爾圖(1674-1753)進呈。牠趴伏於芭蕉與月季花石下,斜睨射干花,姿態慵懶惹人憐愛,亦巧妙露其性徵。其頭骨狹長,長喙細腰,體型似今歐洲格雷伊獵犬(greyhound),然耳有長毛,又與之不類。中國北方原有相似獵犬,俗名細犬,亦可能為其來源。郎氏所繪十駿犬,其中九隻之樣貌俱繪入艾啟蒙〈十駿犬〉冊(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惟背景不同。藉此反覆摹寫,郎氏之創稿亦漸趨典型化。

清 郎世寧

白鶻圖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23.8公分 橫:65.3公分

古松凌空而出,白鶻雄踞枝頭,下為山澗瀑布。鷹頭扁短,眼睛烏黑閃亮。上喙突起銳利,雙腿強壯,四趾皆有銳爪。清廷貢物常有獵鷹,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共同喜好。乾隆十六年(1751),朝廷重臣傅恒(1720-1770)進呈白鶻,郎世寧奉命寫生,松樹、瀑布由其他宮廷畫師所補繪。鷹矯健善飛,性勇猛,向為英雄勝者之象徵。畫上 大學士嵇璜(1711-1794)抄錄〈御製白鶻行〉於上,並尊稱為「白將軍」。

清 郎世寧

畫瑞麅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216.2公分 橫:144.6公分

乾隆十六年(1751)秋,乾隆皇帝陪侍母親崇慶皇太后巡遊避暑山莊,至木蘭行圍,召見蒙古王公貴族,並賞賜筵宴。蒙古台吉必力滾達賴以麅來獻,毛色純白如雪、目睛如丹砂。根據東晉葛洪《抱朴子》,鹿壽千歲,五百歲則色白。畫中白麅耳、眼略大,頸長,尾短,被視為幸運與尊貴的象徵。此年恰逢皇太后六十大壽,乾隆皇帝令郎世寧畫圖,並作〈瑞麅詩〉為母親祝壽。圖中動物由郎氏畫成,坡石、椿樹與靈芝,則由姚文瀚(約活動於1742-1789)補繪。

清 郎世寧

畫白猿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51.2公分 橫:91.9公分

此幅為合筆之作,由郎氏畫白猿,餘由未署款之院畫家完成。絹上猶見草稿痕跡,合作時大致安排好構圖,由郎氏先繪,後畫者小心避開白猿。為寫實表現白猿的軀體,郎氏以不透明白顏料根根勾繪毛髮之受光面,隱然運用十七世紀歐洲油畫描繪皮毛光澤之法,與重視筆墨的背景畫法形成反差。據載乾隆十九年(1754)郎世寧奉旨摹明宣宗〈白猿圖〉,或即此作,然是圖大不類存世之明宣宗作品 。

清 郎世寧

畫阿玉錫持矛盪寇圖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27.1公分 橫:104.4公分

阿玉錫(生卒年不詳),蒙古準噶爾部人,後投效清廷。乾隆二十年(1755),準噶爾汗達瓦齊與沙俄勾結,在清軍夾擊下,逃往伊犁西北格登鄂拉,據險頑抗。阿玉錫率騎兵夜襲叛軍營地,達瓦齊大潰逃遁,後為霍集斯擒獲。阿玉錫立下戰功,郎世寧奉命為作油畫臉像,又畫〈得勝營盤圖〉大畫,再將臉像畫成跑馬紮鎗式手卷。

畫家捨去背景,寫實地表現阿玉錫頭戴孔雀翎暖帽,身著箭衣,背掛火槍,腰繫箭囊,執韁握矛,騎馬奮勇衝殺的景象。

清 郎世寧

畫洋菊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63公分 橫:42.8公分

菊花原產中國,後傳入歐洲。十八世紀初再流入中國者稱洋菊,「花具五色,圓者如毬,扁者如盤、如輪」。因其新奇,乾隆帝曾命鄒一桂繪「洋菊譜」,御園多有栽植。

本幅繪折枝洋菊,花朵以不透明顏料賦彩,枝葉則具清透墨韻。紅者如毬,燦若金黃,似今之壽菊,開至極盛,隱然可見其心。白者如盤,黃心筒瓣,牙色微粉,時甚風行,今已罕見。幸有郎氏妙筆,為禁苑洋菊留下丰姿。據載乾隆二十三年(1758)曾裱郎世寧畫紙本菊花一軸,或即此件。

清 郎世寧

畫孔雀開屏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328公分 橫:282公分

孔雀雄者有橢圓尾屏,五年尾長可至二、三尺。平時收攏於身後,伸展開來羽色金彩煥目。畫面皇家園囿青綠疊石造景,旁植玉蘭、牡丹、海棠,具有「玉堂富貴」之寓意。

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西域哈密進貢孔 雀,乾隆皇帝作有〈孔雀開屏〉御製詩並書於畫上。同年七月十二日《活計檔.如意館》記錄:「著郎世寧畫開屏孔雀大畫一軸,補景著方琮、金廷標合筆,用白絹。」乾隆皇帝對此畫創作指示非常具體,實為中西「合筆畫」的上乘之作。

清 郎世寧

畫瑪瑺斫陣圖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 38.4 橫 285.9公分

瑪瑺為清廷平定回部戰役的功臣之一,於呼爾璊一戰深入敵軍,三箭斃敵,後雖負傷仍奮戰不已。為誌其勇,乾隆皇帝命郎世寧繪成手卷,並以長題謳歌此事。畫中敵人身中一箭,帽欲墜地,瑪瑺擲矛未中,取箭欲射。馬匹四蹄張飛,表馳逐之速。背景留空,更顯進擊之張力。因繪於紙本,畫法稍異,除烘染外,亦以細線皴擦描繪面部凹凸,點睛尤為傳神,突顯瑪瑺之專注沉著。瑪瑺於史稿無傳,藉此圖以傳,亦見郎氏畫作誌功存人之用。

清 郎世寧

畫交阯果然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09.8公分 橫:84.7公分

環尾狐猴攀爬於桃樹上,樹枝開滿粉紅桃花,上結碩大蟠桃七顆。郎世寧以細短淡墨線條,明暗深淺顏色變化,描繪狐猴黑白相間皮毛的蓬鬆質感,造型準確逼真。襯景山石表面多斧劈皴,以青綠渲染,並加細碎墨點,乃由宮廷畫家金廷標(?-1767)所補繪。畫上于敏中(1714-1779)奉敕書寫〈御題交阯果然詩〉,編年辛巳(乾隆二十六年,1761),此年恰逢乾隆母親鈕祜祿氏(1692-1777)七十歲,應是專為皇太后賀壽而作。

清 郎世寧

畫愛烏罕四駿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40.7公分 橫:297.1公分

愛烏罕(今阿富汗北部)地處於拔達克山西南,為中國回疆最西之屬國。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二月,愛哈默特沙汗遣使進金紙表文,並獻純種阿拉伯馬。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皇帝作有「愛烏罕四駿歌」。四駿體態豐滿俊美,毛色各殊,郎氏描寫駿馬各個角度的形象,並依光源照射,以深淺層次設色,從而表現出體積感。畫上另以回、漢、滿、蒙文,標明馬匹名稱、身高、體長,顯示清代視愛烏罕為西部屬國,展現清帝國多民族政治的背景。

清 郎世寧

畫花陰雙鶴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70.7公分 橫:93.1公分

畫中雙鶴,一單足佇立、回首理羽,另一似要向左前進卻又轉首回顧,正與地面兩隻羽翼未豐的雛鶴緊密呼應,流露出慈愛看顧之情。雙鶴的毛羽敷彩細膩,細線勾畫之間有明暗光澤,對於羽毛質感的表現亦精實。這一強調畫中物象光影的特色,在薔薇、鳶尾等植物上都有精采細節。畫中山石畫法接近中國傳統筆墨,惟部分地面尚有陰影處理,似仍可見郎世寧之西法概念。本幅畫心左右周緣有舊汙傷損,但是裱邊完好,推測是曾實用於壁間的作品。

清 郎世寧

畫十駿圖奔霄驄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240公分 橫:270.5公分

乾隆八年(1743)郎世寧曾奉敕寫生邊疆藩臣進貢的良馬,名叫「十駿圖」。他用和真馬相近的大小尺寸來畫這些馬匹,在中國傳統畫法中,加入西洋光影透視法,所以色彩穠艷,形象逼肖。此馬名為「奔霄驄」,是十駿中的一匹。

年代不確定

清 郎世寧

畫魚藻圖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68.8公分 橫:122.1公分

本幅題材出自天主教《舊約》〈多俾亞傳〉。多俾亞受其父之託遠遊收款,家中小狗隨行。因路途險阻,上帝命大天使拉斐爾化身為人相伴。賴其相助,多俾亞捕獲巨魚,並取魚之心、肝、膽,用以驅魔並治癒多俾亞父親的眼盲。畫中強烈的光線象徵神的榮光,天使手指前方,引領去路。多俾亞沐浴在恩典裡,正在挖取魚的內臟。狗、魚、水、與毛髮的光澤等,皆可見於郎氏來華後的作品。然圖中戲劇性的光源及伴隨而生的大片陰影,則相當罕見。

清 郎世寧

畫錦春圖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69.2公分 橫:95.2公分

此軸描繪海棠盛開時節,一對錦雞棲息於澗水坡岸旁的湖石之上。畫中繁花似錦,珍禽、瑞芝、竹枝等都與吉祥長壽寓意有關。紅腹錦雞豐富豔麗的色彩飽滿,加上白色高光線條增色,很能營造出毛羽光澤,但地面上已沒有牠的陰影。畫中海棠花與靈芝的描繪也都追求明暗變化,設色講究。但山石坡岸已是中國傳統筆墨,景致的處理十分講究,透過湖石孔洞還能看到海棠、竹枝交錯生長於其後側空間。此軸構圖比〈萬壽長春〉繁複,山石坡岸不再只是配合植物珍禽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