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嶺
湖南省與四川、貴州二省交界的永綏、乾州、鳳凰三廳,以及永順、保靖二縣等湘西地區,處處高山深壑,溪流縱橫,自古以來,便是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生養孳息的地區,傳統上與中央政權的關係,不是羈縻,就是以土司治理,明萬曆(1573-1620)間為隔絕生苗之患,曾修築邊牆以隔漢(含熟苗)、苗,到了清代,牆多頹圮,清政府希望能化導衝突,不再修築,雍正(1679-1735)以後,更大力推行改土歸流,但效用不彰,苗亂再起,因此乾、嘉以後,除再修築邊牆之外,更在沿線設置汛堡、碉樓、屯卡、哨台、關門。展出〈乾州永綏保靖三廳縣碉卡全圖〉卷首起自永綏廳(今花垣縣)弭諾屯卡,然後向東,至保靖縣,接著向南,到乾州廳,卷末止於灣溪汛,重點繪出城、碉、卡、汛、營等清軍營汛體系,除此之外,蜿蜒在叢山峻嶺之間,以黃色實線,加上短黑枕木橫線表示的道路,亦相當醒目。按圖裡已經出現同治(1862-1874)間設置的萬岩溪汛、牙科汛推測,圖不應繪在此時限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