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從最初的祭祀性質,最遲到唐代就演變成為以娛樂活動為主的節日,並且在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有皇帝在端午節觀看龍舟競渡的記載。由於清政權在入關前就接觸明朝典章制度,對於做為夏日代表節日的端午,在遵照漢俗辦理之外,也從節慶活動顯露清朝政權的特色。
順治十一年四月至五月 小紅綾本 故官001895
清順治十一年(1654)端午節,順治皇帝特意召集大臣,在皇城西邊的西苑登大龍船遊湖。
(清)高宗乾隆撰 清乾隆十年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 故殿024043
清朝皇帝端午看划龍舟的地點,多選在圓明園福海,一直延續到咸豐末年。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 (1846-09-04) 恒通 等 故宮115324
荊州地處長江上游,是滇、黔、巴、蜀往來必經之地,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三藩之亂平定後,設立荊州駐防,採旗、漢民分治。道光二十六年(1846)荊州旗、漢民雙方因為觀看龍舟競渡,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