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畫琺瑯工藝於十七世紀末由西方傳教士引進中國,在康熙皇帝的重視和推廣下,逐漸從銅胎產品發展成陶瓷與玻璃胎的各式工藝創作。康熙皇帝親自指揮西洋傳教士藝術家在造辦處試繪畫琺瑯,並且進一步降旨在作品上落下「康熙御製」年款,展現他積極主導研發、企圖超越西方的決心。 這件膽瓶是玻璃製品,器表以藍料為地,間飾纏枝牡丹花。口、足部位和大多數瓷胎作品一樣,留有一道白邊。白邊的上下再加塗一圈金彩,以示講究。透過圖像顯示出來牡丹花的花瓣具有多層次的轉折變化,使用淺黃綠色琺瑯料間隔內外兩層紅色花瓣,每一片花瓣的輪廓邊緣再敷染出淡粉色,每一片葉子的紋路均清楚地描繪出來,而且彎轉有致地一路往上攀生。凡此講究畫意的表現,充分印證了清人高士奇在《蓬山密記》中,敘述康熙皇帝一直想要仿製西方玻璃器,並且藉由成功地產出,傳達大清帝國「遠勝西洋」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