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新紀元──清末民初的上海畫壇,展出時間 2018年07月01日至2018年09月25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105, 107

  在以花鳥、人物題材為主的上海畫壇中,山水畫雖似抗拒流俗,實見脫胎自晚清傳統的各家新意。山水畫藝仍是匯聚上海的畫家所擅長,紛紛追求掙脫繪畫格套。其中,有延續董其昌與清代四王傳統的楊伯潤、蒲華,在虛實幻化中烘托山水神氣;蒲華更重筆墨明潤,給予竹石全新的視覺經驗。有以明代文徵明青綠山水為宗的吳榖祥,追求細秀精雅的筆致。顧澐與吳石僊則有赴日本交流的經驗,前者承續清代四王畫風,為日人引為南畫楷模;後者則於赴日歸來後改作煙雨明晦,倍受歡迎。山水畫的筆墨典型,一方面在高邕、陸恢手中傳承,一方面又藉吳昌碩、王震的自由暢快而翻新面目。以濃麗重彩描繪山水的黃山壽,則最得人氣。

清 蒲華 奇石四屏

  1. 形式:軸 紙本水墨
  2. 尺寸:縱 135 公分 橫 36.4 公分

  蒲華(1832-1911),浙江秀水人,曾考得秀才,後以畫為業。太平天國動亂起,蒲華從台州到上海,即往來於嘉興、上海之間。
  此為「德輔四兄大人」作四幅成組的奇石圖,繪於戊戌(1898)冬日。十九世紀後期,上海市場喜好成組畫作,蒲華的奇石四幅即是此中佳作。畫家以充滿動能的墨線勾出輪廓,以淺淡墨色烘染石面,形成一種具有內在透明感的水墨效果。四幅石頭則各有姿態,充分顯露奇石透、秀、奇、潤的獨特韻趣。

民國 吳昌碩 蘇州天平山景

  1. 形式:軸 紙本水墨
  2. 尺寸:縱 147.2 公分 橫 39.5 公分
  3. 蔡辰男先生捐贈

  吳昌碩畫作中的山水題材較為少見,本幅水墨山水畫上有自題長篇的五言古詩一首,寫其往蘇州天平山游賞景況。查閱吳昌碩的詩集,可知此詩是他與潘鍾瑞(1822-1890)唱和之作,畫上題記雖為乙卯(1915),顯然詩的年代更早,當是潘鍾瑞仍在世時。畫面描繪秀麗的山巒交錯層疊,崖壁藉粗率筆墨略略勾畫,又添以深濃墨色烘染成絕佳動感。畫幅下方有一人荷擔行走於山徑,正似徜徉於此特意獨造的山水新境。

清 吳穀祥 臨耕煙山水冊

  1. 形式:冊 紙本設色
  2. 尺寸:縱 28 公分 橫 42 公分

  吳榖祥(1848-1903)山水冊共十開,畫題稱「耕煙山水」是指清初名家「耕煙山人」王翬(1632-1717)曾畫的〈十萬圖冊〉,吳榖祥以之為底本而有此作。「十萬圖」是明清以來十分盛行的畫題,各以「萬」起首作題,例如「萬松疊翠、萬頃滄波」等。吳榖祥為蘇州人,山水具明代吳派文徵明的秀雅氣氛,又得晚清戴熙(1801-1860)的筆墨特色,此冊的山水雖稱是王翬風格,卻已是彙整前人的新詮釋。

民國 王震 泉蝠圖

  1. 形式:軸 紙本設色
  2. 尺寸:縱 178.2 公分 橫 96.2 公分

  王震(1867-1938),字一亭,號白龍山人,浙江嘉興人。他因家貧曾為學徒而入商界,由航運業起家,1907年任日資船業總買辦,此後拓展商才成為上海工商業大亨,積極參與政商活動。1913年後宣布退出政壇,轉而投身於慈善賑災、佛學與文藝。王一亭好繪畫,早期習任伯年,結識吳昌碩後,畫風益發揮灑。
  本幅畫一老翁與童子隱身於石上,童子手抓一蝙蝠,另一隻則於水泉間,巧妙地呼應著「泉蝠(全福)」諧音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