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藝術中的自然觀-唐獎故宮文物選萃特展,展出時間 2016年9月22日~12月22日,北部院區 105.107 陳列室
:::

實景的描繪

華夏藝術中各種描繪實景的作品,記錄著不同時代人們面對自然的領會與悸動,其中包括剪裁樓閣園林的靜謐夜色、勾勒山岩的迤邐挺秀、描繪水岸的曲折幽邃等等。歷史典故與傳說,更增添了實景的風韻。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淬煉著自然的神彩,將諸多實景轉化成必遊的景點、夢想的聖境。這些實景的圖像,也以多元的形式在不同的媒材和載體上不斷複製與流傳,形塑出華夏藝術對自然的特殊審美觀。

宋 馬麟 秉燭夜遊圖 冊

  1. 24.8x25.2公分
  2. 絹本設色

馬麟(約活動於1195-1264),馬遠之子,南宋寧宗(1194-1224在位)、理宗朝(1224-1264在位)的畫院畫家。此幅畫白衣文士踞坐於小閣圈椅上,望向庭中受月光及燭光映照的海棠花樹。此圖可能是描寫蘇軾〈海棠〉詩意:「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畫中六角重檐攢尖亭閣交代清楚細膩,兩側則有遊廊伸展,應是參照杭州宮苑的景緻,以圖像歌詠著與自然美景交融的南宋宮廷生活之優雅靜謐。

秉燭夜遊圖

清 雍正 琺瑯彩瓷虎丘山水圖碗

  1. 高7.5公分 口徑16公分 足徑6.9公分

瓷碗器表一面彩畫山水風景,紋樣細緻講究。另一面墨書題寫兩句詩。詩前有紅料「壽如」印,句末為「德高」和「志遠」兩印。盌內無紋,底有「雍正年製」藍料款。透過詩文中的「劍池」一詞,可知其裝飾紋樣為蘇州虎丘山水,據此也可進一步推知畫中佛塔當為雲岩寺塔。虎丘山水自漢朝以來,即被譽為「吳中第一名勝」,民間口耳相傳的歷史,亦能與印文互為呼應,傳達出雍正皇帝企求德壽與天齊的想法。傳世一對,道光十五年(1835)乾清宮陳設檔案有著錄過。

琺瑯彩瓷虎丘山水圖碗

長江地理圖

  1. 不著繪人
  2. 清順治康熙間絹本彩繪
  3. 畫心尺寸:61.5x1425.5 公分
  4. 裝裱尺寸:63.5x1807.4 公分

《長江地理圖》,絹本,長卷,工筆重彩,屬傳統手繪金碧山水畫地圖。方位上南下北,左東右西,以長江為中心線,採俯視角度,自右而左呈一字形展開,除長江江面景物外,南北兩岸陸地之自然及人文景觀亦見描繪。其內容主述長江中下游,自九江府至鎮江府間長江段的汛地防務,尤其是以「綠營兵」為主體的河道防守。按圖內儀真縣未改成儀徵縣,荻港營、奇兵營、儀真營、永生南營、永生北營,以及「茭石巡司」俱在,推考本圖應繪於順治、康熙兩朝交會之時。

長江地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