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 西元1736-1795

青金石佛鉢附皮盒

清 乾隆 西元1736-1795

青金石佛鉢附皮盒

高15.0公分

青金石的色澤透藍如天,自古即受重視,佛教視其為七寶之一,又用以象徵上天威儀,清代皇帝祭天時佩戴青金石朝珠,以應天德。此鉢石色青,因含少量黃鐵礦、方解石等而夾雜有淡黃銅色與白斑,器形碩大厚實,斂口、肩寬、壁斜而底尖圓,整體造型沈穩有度,樸素無飾,氣勢恢宏,無論取材及製作均甚為難得。鉢為僧侶的食器,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降魔證道,天王獻鉢,此鉢內刻十相自在符號,象徵十方三世的時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吉祥圓滿。

 
鉢外部刻高宗御製詩的滿、漢、蒙、藏四體文字,文末署乾隆己卯正月(乾隆二十四年,1759)。石鉢附清宮內廷配製的木胎皮盒,圓筒形的盒身描金繪錦地龜甲紋,四面各飾四瓣形開光,開光內為雙錢紋,盒內襯著雲紋暗花紅綾,盒蓋內裱白綾,其上墨書滿、漢、蒙、藏四體文字,記載此鉢為乾隆乙亥(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準噶爾時所得,並說明其來自西藏。
 
準噶爾部是蒙古族的一支,信奉藏傳佛教,十七世紀興起,在中亞建立以伊犂為首都的帝國。由於該部東進,企圖統一蒙古,與清王朝對峙將近七十年(1690-1758)。其首領策妄阿拉布坦(1698-1727在位)曾進入西藏佔有拉薩,統治西藏三年(1717-1720),石鉢或為此時所得。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大軍進攻伊犂,大敗準噶爾部,將首領達瓦齊(生年不詳-1759)等擒送北京。乾隆二十四年(1759)八月清軍進攻喀什噶爾,再敗天山南路的準噶爾部勢力,此後完全控制天山南北路。此青金石佛鉢得之於清王朝大敗準噶爾之役,而佛鉢上所刻的高宗御製詩,則題於四年後清軍再次用兵,最終取得今新疆一地之際,故此青金石佛鉢無疑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