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 西元1736-1795

解京要犯林爽文供單

清 乾隆 西元1736-1795

解京要犯林爽文供單

縱21,橫110公分

受限於傳統社會的環境,一般平民百姓之生平甚難出現於官方的檔案文獻當中。但本院所藏的清宮奏摺,除錄下諸多國政要事與地方建設軌跡,當中亦間有收錄了平民口供,讓後世讀者得以一窺清代小民的部分生活面貌。

 
「林爽文事件」是清代臺灣最大的民變,其領導者林爽文(?-1788)自成為清廷抓捕的首要目標。乾隆五十三年(1788)一月,林爽文於老衢崎(今苗栗縣竹南鎮崎頂里)被擒後,隨即縛送京師問審。在這份千餘字的口供內,詳述了他個人身世、家族成員、舉事肇因、抗清經過等。可見在戰亂中,林爽文面對追捕,於節節敗退的情勢下仍試圖先將家眷藏匿於水裡社,而自己和餘眾由火焰山逃至集集埔,希圖在險要處抄截清軍、反敗為勝。然而,這個策略在清軍採堅守沿山各口、督派通事入山招撫對山區環境熟悉之高山原住民的對應下,終究無功。林爽文即言:「我父母兄弟並家屬俱已拏去,沿山各口都有官兵把守,我就向北逃走,被官兵生番沿途截殺,手下人都已沖散……。」透露出被清軍圍勦的窘迫、家人被拏的無奈,以及群眾四散的無望,呈現了戰亂情勢下的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