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西元960-127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宋 西元960-127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 鳩摩羅什譯  宋開慶元年壽聖寺刊本  每半葉框縱25,橫11.4公分

此經分上下卷兩冊,採經摺裝,上下單欄,字體為約兩公分見方之顏體字。經文採用西元402年鳩摩羅什(344-413)譯於長安的譯本,是六種《金剛經》漢譯本中最早也最通行的譯本。上冊為「法會因由分第一」至「淨業障分第十六」、下冊則為「究竟無我分第十七」至「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將經文劃分為上下部及三十二分的方式,一般認為是梁昭明太子蕭統依羅什譯本所作科判,影響甚廣。

 
卷末有一段刻經跋文:「太平壽聖寺沙門延福,奉聖旨校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擇吉開雕,印施名山古剎,永遠讀誦,所集功德,伏願聖躬萬歲,四海永清,凡屬有生,咸躋壽域,吉祥如意者,開慶元年(1259)三月重勘。」
 
唐代曾有皇帝賜名佛道寺觀的傳統,如武后於載初元年(690)稱帝時,發布詔令:命長安與洛陽兩京、諸州均建大雲寺;玄宗於開元二十六年(738)亦曾敕兩京與諸州設開元寺觀各一所。北宋沿襲此制: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敕天下無額寺院若確有房廊、佛像、殿宇、僧尼等,即賜「太平興國寺」或「乾明寺」寺額;前者以年號命名,後者以皇帝壽誕節慶命名(太宗壽誕名「乾明節」,十月七日)。此類以皇帝壽誕或年號賜額者,有時亦具官寺性質,如徽宗崇寧二年(1103)十月詔置崇寧寺,並規定十方住持披剃,賜紫衣、田地、經藏及恩度童行。英宗治平四年(1067)正月,詔令天下無敕額然有屋宇三十間以上,且具佛像者,皆賜「壽聖」寺額(英宗壽誕節名,正月三日)。當時以壽聖為寺名者,一州曾多至十數所,「壽聖寺(院)」幾有遍及天下之慨。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禪讓帝位予建王趙眘,為宋孝宗,自尊為「太上皇帝」,群臣上尊號為「光堯壽聖太上皇帝」,因避其尊諱,「壽聖」寺額改為「廣福」。然多處壽聖寺並未依令改名,以「壽聖」為名之寺仍遍見各地;佛教文獻中為加以區分,常在「壽聖」寺名前加上地名,如「灃州壽聖寺」、「吳江壽聖寺」、「烏崖壽聖寺」、「半塘壽聖寺」等。此經卷末「太平壽聖寺」意為「太平」一地之「壽聖寺」,該地名應指宋代所置太平州,屬江南東路(今日安徽省當塗、蕪湖一帶)。推測此部「奉聖旨校勘」之《金剛經》,可能為南宋末太平州一帶具官寺性質之「壽聖寺」僧人,負責將其校勘雕印,後加以流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