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精選
Menu
依類別
依朝代
依展場
多媒體
網站導覽
English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網站導覽
搜尋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English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列印
分享
:::
English
前赤壁賦
回上頁
宋 西元960-1279
蘇軾
前赤壁賦
簡介
宋 西元960-1279
蘇軾
前赤壁賦
卷 紙本墨書 縱23.9,橫258公分
元豐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蘇軾(1037-1101)與友人乘舟遊覽黃州(湖北黃岡)城外赤鼻磯,遙想八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戰,作〈赤壁賦〉,表達對宇宙及人生的看法。同年十月重遊,又作〈後赤壁賦〉。完成此千古名作必然十分得意,卻不能輕易示人,心中不免苦悶。隔年,遠在明州(浙江寧波)的傅堯俞(1024-1091),特地派人到八百多公里遠的黃州探望,還要求拜讀新作,可謂東坡知己,於是寫下此墨跡。
蘇軾以極為罕見的端整嚴謹態度書寫,全作用筆一絲不苟,圓潤飽滿的外觀帶著鮮活感,符合「書必有神、氣、骨、肉、血」的理論。透過單字的架構(骨)、豐腴的線條(肉)與筆毫的流動(血),再要搭配足夠的書寫經驗,便能夠模擬還原出書寫當時控筆的肌肉動作,甚至感受察覺到其心跳呼吸(氣),進而達到層次更高的神情(神),形塑出書家的具體感覺。過去「書如其人」的隱晦關係,到了蘇軾手中確實被充分地探索、開發、演示,引領書法往個人情性發展,為這個古老藝術開創出無限可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