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西元960-1279

蕭照

畫山腰樓觀

宋 西元960-1279

蕭照

畫山腰樓觀

 軸 絹本設色  縱179.3、橫112.7公分

蕭照(活動於1126-約1162)為兩宋之際山水畫大家李唐(約1050-1130後)嫡傳。此畫絕壁處有「蕭照」二字楷書簽款,為傳世代表作。畫風繼承李唐〈萬壑松風圖〉(作於宣和六年,1124),山石主體集中於近景,重筆濃墨勾勒陡峭方折巨岩,塊面以斧劈皴表現質地,石上盤據欹斜樹木,山頂密林叢生。全幅為小青綠設色,樹木部分夾葉亦施石綠礦物性顏料。畫中山勢描繪由正面轉向側面,整體布局由實轉虛,邊角斜向構圖融合天、水、雲、霧等元素,表現留白和煙嵐氣霧之迷濛景象,開啟馬遠、夏珪山水畫,在南宋初年深具風格史轉變意義。

中景平臺一對人物被認為是畫家刻意布局的「畫眼」,巧妙引領觀者由實景轉換到虛景。然而過去論者忽略的前景漁舟泊岸休憩漁人,實為畫題關鍵人物。這類漁人沉睡姿態源自唐代漁隱張志和(約730-約810)〈漁父詞〉意境:「拋卻漁竿踏月眠」漁父形象。畫中漁人蜷身獨寐於船首,身後撐竿插在船尾,表現其悠閒樣貌的方式,也類似文獻中徽宗(1082-1135)畫院試題「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時獨魁的畫法,顯示蕭照此畫為山水漁父圖,且與詩畫關聯。由此來看,御前畫家蕭照擅長山水漁父題材,也相應高宗(1107-1187)喜愛及重視〈漁父詞〉之詩(詞)畫氛圍相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