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製詩五集
我在俗世間有很多稱號,有人稱我為仙姑,瞧不起人的叫我番婦,後來有個自稱「南路輔國大元帥」的漢人莊大田,求我替他兒子和幾個手下治病,封我做女軍師,他們的大盟主林爽文又封我做那「一品柱國夫人」,對我頗為恭敬,時間一長,少有人還記得我叫金娘。
他們看我能呼風喚雨,畫符請神,卻不知這一切都是阿立祖的庇佑。那隔著黑水溝的敵人首領,倒是有趣,說我「詭託畫符女起祅」,只是個用符咒召喚鬼神的妖婦。你問我怎麼知道?自打去年我被那黑心肝的莊錫舍出賣,殺盡我的族人,那皇帝老兒的手下常青把我和紅郎,還有幾個弟兄關在木籠抓來北京,砍了我們的頭,從那時起,我的靈魂就一直在這兒遊蕩。
紅郎始終放不下那千里崎嶇的舟車迢迢。我們被關在不同的木籠,每日只給一碗餿食。百姓沿途不斷丟擲石子,對著我們叫罵「逆賊」,喊我「賊番婦」、「妖女」。最初幾日,紅郎還有力氣反駁,幾次折騰後,終於耐不住顛簸病了,他們便想盡法子讓他拖著病體。到了京城,我等眾人受盡酷刑。問訊畫押後,我被判以處斬,紅郎與弟兄們卻被千刀萬剮,凌遲而死。
我原想盡快回到阿立祖的身邊,但他們可沒那麼好心把我們的屍體送回黑水溝的彼端。我們被隨意丟棄在亂葬崗,弟兄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於是我向阿立祖祈求給我一些時間,讓我得以超渡弟兄的亡魂,紅郎則如生前那般,在一旁打下手。未料不過半載,林爽文、莊大田等人相繼被擒,紅郎眼見那生不如死之苦,在目下歷歷敷演,為此悒鬱終日。尤其是他的同宗林繞,亦如他當時患病的情形,官府見他行將就木,深怕他病死了不快人意,便就地先行正法。皇帝老兒知曉這事,在奏摺上氣得批下「不解事」的硃諭。
「我原以為可在京城等到元帥為我們報仇,卻未曾想他們也走了這一遭。既已伏法,為何還要刨人祖墳,挫骨揚灰?金娘,我總算想明白了!這場血祭永無停息之日。」
紅郎的靈魂再也禁受不住那巨大的苦痛,林紅和我終究無法生死相守。我在渡了他的靈後,向阿立祖祈求勇氣,讓我能夠繼續幫助這些苦難的靈魂。
這數月來我獨自待在京城,皇帝老兒並不知道,我每日坐在那紫檀木椅上,瞧他整日寫詩吹捧自己,真是覺得可笑。皇帝老兒特地讓福康安大肆獎賞我那些「剿匪有功」的大親戚們。前些日子,福康安上奏請旨,希望讓「屋鰲總社」、「阿里山總社」、「大武壠總社」和「傀儡山總社」的親戚們得以進京瞻仰天顏,曉諭天威。
皇帝老兒聖心大悅,准許他們和年班各部觀賞冰嬉大典做為褒獎。事後大筆一揮,寫下「西北新番稱舊僕,東南捕鹿學賓鴻」,說他們個個「苑覲都懷奉朔衷」。差點兒沒害我的頭再次笑掉了地!要不是陪著來的通事告訴我的親戚們,這裡的人異常怕冷,喜歡穿著層層的衣料,在冰上練習打獵的技巧,他們實在不敢相信那厚重的累贅,滑稽般的玩鬧,可以幫助他們打到什麼獵物?
「我們的族人更加勇猛,為何不敵這麼怕冷的弱者?」
「看清楚我們對手的樣子,找出他們致命的弱點吧。」
我親耳聽見幾個親戚,悶頭喝著手上的酒,邊對旁邊的人低語。
隔天,皇帝老兒如往常舊例在紫光閣賜宴外藩,連我的親戚們也在賞賜之列,宴後又安排他們參觀紫光閣內的功臣像。我坐在重華宮的紫檀木椅上,冷眼看他在宴會結束後得意地寫下「臺嶠生番許惠承」。我原以為他們就像從前的紅毛人把我們分類,不知千年前我們也曾血脈相連。這才明白,分類不過是為了統治之便,他們始終將我們視為異類。
想起某日,皇帝老兒饒富興味的看著福康安陸續遣人送來的十六幅戰圖,挑中十幅後,讓身邊的小李子送去如意館重新刻製成銅版畫。我隨著那公公飄去如意館,看到一群人拿著毛筆描摹、上色,恭敬的寫下他那篇篇意氣風發的詩文。我湊過臉去,看見無情的戰火,吞噬了弟兄們潰散而敗的驚恐,而我的親戚們,個個面容一致,皆是披髮裸著上身,下身圍著鹿皮,頭上插著雉尾,手上或拿弓、矛,亦有雙手拿刀者。「撫降輯眾日無暇,執訊招番井有條。」畫上的詩文,卻一句也未提他們口中的「生番」究竟有多勇猛。
「金娘,我總算想明白了!這場血祭永無停息之日。」想起紅郎臨去之言,我用衣袖拭去眼角的濕潤。我們不過是血祭下的祭品,只能成為他們慶祝儀式中的符號,他的詩,他的圖將繼續寫下永遠不會結束的故事,而我們只是其中一頁。
「巴干拉呀拉呀留(請爾等坐聽)!礁眉迦迦漢連多羅我洛(論我祖先如同大魚),礁眉呵干洛呵連(凡行走必在前),……」仰望上天,我沉沉唱起頌祖之歌,向阿立祖祝禱:求祢庇佑祢的子孫,庇佑我在黑水溝彼端的摰愛。我將回到祢的身邊,這京城,這血祭,這恩典,我已不忍再看。
備 註:本文依據「林爽文事件」及乾隆《御製詩五集》中相關詩文,進行逆寫與演義。
參考資料:
- [清]愛新覺羅.弘曆,《御製詩五集》,清內府烏絲欄寫本。
- [清]黃叔璥原著,宋澤萊白話翻譯,詹素娟導讀註解,《番俗六考:十八世紀清帝國的臺灣原住民調查紀錄》(台北:前衛,2021年)。
- 李泰翰,〈清乾隆年間臺灣戰圖製作經緯〉,《故宮學術季刊》第25卷第2期(2007年冬季),頁139-178。
- 杜曉梅,〈舟車何遙遙--從平埔族人金娘一案觀解京之路〉,《故宮文物月刊》第420期(2018年3月),頁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