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冒險地圖

  本區為數位旅程的首站,請冒險家仔細觀察清代南懷仁所繪製的〈坤輿全圖〉(西元1674年),透過認識世界,踏出探險的第一步吧!

  本區展陳新媒體藝術作品「南懷仁的坤輿世界」擴增實境(AR)、「坤輿藝境-十七世紀的世界探險」虛擬實境(VR),以及〈坤輿全圖〉、《坤輿圖說》高品質數位輸出畫,呈現十七世紀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及想像。

  仔細看一看,〈坤輿全圖〉上有好多世界各地的動物,展場裡還有古今動物對照翻翻牆,和臺南市立圖書館精選的世界地理書籍,運用多元互動方式,讓今昔文化產生交匯與對話。

  • 南懷仁的坤輿世界
  • 南懷仁的坤輿世界
    • AR擴增實境

      「南懷仁的坤輿世界」運用現今擴增實境技術,重現古人認識的世界,大家可以手持螢幕,環繞著巨型古地球儀,探索十七世紀的自然史觀及天文地理知識。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文物取材:
    • 清 南懷仁 〈坤輿全圖〉
    清 南懷仁 〈坤輿全圖〉_預覽圖
    清 南懷仁 〈坤輿全圖〉
    • 康熙十三年(1674)刊

      〈坤輿全圖〉是經由木板雕刻後,再墨印於紙上,由八條直幅拼成的大型世界地圖,也是比利時籍耶穌會傳教士南懷仁向康熙皇帝介紹世界天文、地理知識的輔助工具。

      圖上分別繪製東、西兩半球,作品呈現十七世紀有關西方天文地理的知識,包含地圓說、世界無中心、雨雲、潮汐、洋流、地震等。

      地圖空白處還畫有歐洲的船舶和數十種奇異的海陸生物,如惡那西豹(長頸鹿)、加默良(變色龍)、般第狗(河狸)、 巴勒亞(鯨魚)等,成功地滿足時人的好奇心。

    • 清 南懷仁《坤輿圖說》
    • 清 南懷仁《坤輿圖說》
    • 清 南懷仁《坤輿圖說》
    清 南懷仁《坤輿圖說》_預覽圖
    清 南懷仁《坤輿圖說》
    • 節錄自《文淵閣四庫全書》
    • 康熙十三年(1674)刊

      《坤輿圖說》是南懷仁為〈坤輿全圖〉撰寫的說明小冊,分上下卷,上卷自《地體之圓》至《人物》,下卷刊載海外各洲諸國之山川、民風、物產、動物等,可說是17世紀寰宇搜奇之匯整,展覽展示書中的動物圖像,並附文字說明。

乘風破浪

  請隨著同安船,來場滔天巨浪的航程吧!同安船為清代中葉興起的大型古帆船,因建造於福建省同安縣而名之。同安船不但廣為民間使用,也被海盜利用,最後並成為清代外海水師的主力,是輪船出現前,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帆船。

  本區展示「解構同安船」互動展件、「再現同安船」高畫質影片、古帆船模型,以及高品質數位輸出畫,並融入臺南在地特色,以赤崁樓古蹟、1661臺灣船園區與故宮文物相互呼應。

  展區並特別為親子、兒童觀眾打造同安船教具區,以及同安船的小知識,以數位互動到實體操作完整地介紹同安船的船體結構、歷史發展和其對於海上發展之重要性。

文物取材:
    • 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一號同安梭船圖
    • 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一號同安梭船圖
    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一號同安梭船圖_預覽圖
    〈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
    〈一號同安梭船圖〉
    • 清 閩浙總督汪志伊奏
    • 《軍機處檔奏摺錄副》
    • 嘉慶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 (1817)

      故宮院藏〈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和〈一號同安梭船圖〉是同安船的重要圖像史料,其描繪的主體不但是同安船中船體最大,火力最強的一、二級戰船;同時,由於此圖對同安船之形制與彩繪十分細緻,兼有其它奏摺史料配合說明,是故宮極為特殊的海洋史藏品。

    • 〈鼎建臺郡軍工廠圖〉
    〈鼎建臺郡軍工廠圖〉_預覽圖
    〈鼎建臺郡軍工廠圖〉
    • 臺灣知府蔣元樞(1738-1781)進呈紙樣彩繪
    •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

      十七世紀時,臺灣已開始負責官方船隻的修建業務,船隻修護是水師維持戰力的重要工作,雍正三年(1725)官方正式在臺灣府城外海坪設置軍工廠,負責修造臺澎水師戰船。

      蔣元樞上任臺灣知府後,認為「軍工重地,興建自不可緩」。故捐資擴建原有的軍工廠,新建頭門一進,大堂一進,及左右廂房十四間為庫房,並設稽查廠務人員住宿房屋一間,以木柵防衛廠區。廠北並重修天后神祠,門前設有兩枝旗竿。

      從圖中可見,左上方有工匠挑選木料,也有工匠負責鋸開巨大木料。大廠前就是修造戰船之處,可見有一艘戰船正在建造中,廠前的海面,停泊兩艘戰船,一艘是已完成的趕繒船,另一艘則尚未安裝桅杆。

傳說秘寶

  《內府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簡稱《龍藏經》,是由清代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積極推動下,費時兩年構建而成的藏傳佛教法典,於克服人力與財務等各種困難下,在清康熙八年(西元1669年)完成。

  本區展陳「《龍藏經》–浮影幻化互動沉浸式劇場」,藉由三段式循序漸進變化過程,震撼呈現《龍藏經》內經文、八吉祥、諸神造像等圖紋要素,心領神會《龍藏經》的藝術精神新境;《龍藏經》擴增實境(AR)則透過六字大明咒翻譯解密與白描尊像彩色幻化兩種體驗模式,使民眾猶如獲得《龍藏經》賦予的吉祥祝福。最後以「不可不知的《龍藏經》10個小秘密」為民眾揭曉《龍藏經》修造的歷史背景、裝幀形式、圖文意涵、美感表現等重點知識。

  • 《龍藏經》浮影幻化沉浸式互動劇場展場預覽圖
  • 《龍藏經》浮影幻化沉浸式互動劇場展場示意圖

《龍藏經》浮影幻化沉浸式互動劇場

  「《龍藏經》-浮影幻化沉浸式互動劇場」內容取材自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內府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為清康熙年間完成的藏傳佛教經典。

  本裝置透過感測參與者的人數多寡而啟動相應的投影互動機制,展開循序漸進的三段變化體驗過程。透過沉浸式劇場欣賞《龍藏經》外、內護經板上的各種視覺元素,讓觀眾宛如在幻境中體會了龍藏經的藝術之美。

文物取材:
    • 康熙八年《內府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
    康熙八年《內府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_預覽圖
    康熙八年《內府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
    • 清康熙8 年(1669)內府泥金寫本
    • 磁青紙、泥金;木板、金、彩繪,鑲嵌寶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