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詩意山水

  至少從5世紀開始,就有人為山水壁畫題詩作贊。這種題贊山水的方式日漸成熟和發展。時至唐代,作詩詠嘆山水畫的活動更是蔚為風潮,「題畫山水詩」大量出現,且呈現出多樣的風貌,最後成為文學中相當重要的一種創作。這種現象說明歷代詩人與畫家逐漸發現詩與山水畫面能夠互相結合,互相辯證,然後觸發更豐富的美感層次。因此,人們對於這種辯證越來越感興趣,所以引發更多的人對詩、畫融通的可能性進行思考和探索。例如北宋大詩人蘇軾(1037-1101)就主張:「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詩人張舜民(約11世紀中期)〈跋百之詩畫〉也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宋晚期出現了富有詩意小景畫。這類作品在傳世北宋山水中別具一格,對日後南宋的山水畫面也有重大影響。

Q:這兩張畫在構圖、題材、技法等方面有那些相同和差異呢?

A:它們都用短促而連續的弧線來描繪枯枝和山石的輪廓,大小山頭和雲朵的外形也都有圓弧形特徵。開闊的大地上樹林茂密、流水曲折、煙嵐掩映,小橋、行旅、舟次、村落點綴其間,構築出田園風光和牧歌的情懷。國立故宮博物院〈溪山秋色圖〉在右上方留白,大片的天空和雲氣襯托著細膩描繪的山林、流水和人物,表現天地間無窮無盡的迷離和抒情的詩意。大阪市立美術館〈晴麓横雲圖〉則悄悄將主山移回畫面的中軸線,可能顯示出某種具有地域性的風格偏好。它比〈溪山秋色圖〉更加誇大天空和雲氣的面積,暗示更宏觀的視野和更遙遠的距離。這種距離感和其它精巧的細節形成強大對比和趣味,與17世紀荷蘭現實主義風景畫有異曲同工之妙。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ESC鍵:離開相簿
  • 詩意山水比較圖-1
詩意山水比較圖-1
  • 詩意山水比較圖-2
詩意山水比較圖-2
  • 詩意山水比較圖-3
詩意山水比較圖-3
  • 詩意山水比較圖-5
詩意山水比較圖-5
TOP